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海昏侯墓考古新发现:简牍数量与内容持续更新揭秘

时间:2025-11-21 20:50: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付子豪

中新社南昌11月15日电 (记者 李韵涵)作为中国出土文物品类数量最丰富的典型西汉列侯墓葬,海昏侯墓自考古发掘之初便以其出土的百余公斤黄金器物惊艳世人。今年恰逢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公布十周年,随着实验室考古与科技考古的深入推进,海昏简牍的内容也在持续“上新”,为世人揭开更多西汉时期的神秘面纱。

海昏侯墓的主人是汉武帝之孙刘贺,他的一生历经荣枯,从昌邑王到“汉废帝”,再到海昏侯,身份的跌宕起伏也映射出西汉王朝的复杂政治格局。其丰富的出土文物,尤其是数千枚简牍,不仅揭示了刘贺藏书尊儒的习惯,更填补了许多曾经的考古空白,为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据海昏侯墓考古发掘领队杨军回忆,海昏简牍在刚出土时,外观并不起眼,甚至像一团团泥巴,差点被当作污泥清理掉。然而,经过仔细确认,这些黑泥中竟藏着失传1800余年的《齐论语》和秦汉时期的全本《诗经》,这一发现震惊了考古界。

11月11日,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室内,工作人员正专注地清洗一枚枚简牍。中新社记者 李韵涵 摄

“海昏简牍刚出土时,我们初步统计有5200余枚,但随着清洗、保护工作的深入进行,许多粘连在一起的简牍被成功分离,现在海昏简牍的数量已增至5795枚。”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海昏简牍的数量相较于刚出土时有了显著更新。

事实上,更新的不仅只有海昏简牍的数量。随着简牍修复工作的持续进行,海昏简牍上所记载的内容也在不断被揭示和更新。

“在进行第一次红外扫描时,我们就发现了这些简牍中有《诗经》的存在。但在保护清洗后再次扫描,我们根据‘诗三百五篇,凡千七十六章,七千二百七十四言’的简文,确认海昏侯墓中随葬的《诗经》是全本《诗经》。”杨军表示,这也是目前考古所见存字最多的《诗经》,对于研究《诗经》的流传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11月11日,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室内,数枚简牍被扫描至电脑,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中新社记者 李韵涵 摄

除《诗经》外,一批记载了《齐论语》的简牍也同样惊艳了考古人员。杨军称,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齐论语》包含了《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失传篇章“智(知)道”。其中,“孔子智(知)道之易也,易易云者,三曰。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这是东汉之后历代学者都没能见过的孔子原话,是最正统的《齐论语》版本,对于研究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海昏侯墓中出土秦汉时期全本《诗经》”的相关话题近日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不少民众好奇全本《诗经》的内容未来是否会出现在课本中?对此,杨军表示,该枚带有目录性质的简牍可以说明当时埋入墓葬时的《诗经》是全本,但由于墓葬保存条件的限制,不论是《诗经》还是《齐论语》,这些内容能否一字不差完整保存下来,暂时还无法确认。

图为海昏侯墓出土《诗经》相关简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海昏侯墓中出土的这批简牍是西汉高等级贵族的藏书,且都以儒家经典为主,包括《论语》《诗经》《礼记》《春秋》和占卜类文献《易占》等。”杨军称,这些藏书不仅反映了刘贺个人的文化素养和藏书爱好,也印证出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广收篇籍的文化风貌。

海昏简牍中不仅有儒家经典,还有文书、方技、六博棋谱以及记录了随葬物品的签牌等。其中,六博棋谱的发现也揭示了六博棋这一“古代桌游”的部分玩法,为研究古代娱乐文化提供了新线索。

“随着研究与释牍工作的持续推进,未来海昏简牍内容会不断向外界公布。”杨军表示,海昏简牍的内容还将持续“上新”,部分最新修复好的简牍也会在不久的将来进行展陈,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感受西汉文化的魅力。(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