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网购时,是否曾遭遇过这样的糟心经历:满心欢喜地在线下单,收到的却是假货,想要投诉维权时,却发现商家仿佛人间蒸发,根本联系不上?这种令人头疼的情况,很可能就是遇上了所谓的“幽灵网店”。
“幽灵网店”,顾名思义,是一些不法商家在网上开店时,故意留下虚假地址和电话,以此逃避监管和消费者的追责。消费者在遇到问题时,往往投诉无门,即便是执法人员上门查处,也难以找到实际经营人。这些店铺利用这种“隐身法”,肆无忌惮地售卖假货,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不仅普通消费者深受其害,一些知名品牌也对“幽灵网店”感到十分头疼。这些店铺仗着有“隐身法”,冒用知名品牌的商标,在公示地址上却并不实际经营,很容易让消费者上当受骗,损害了品牌的声誉和消费者的权益。
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的网店售假案件中,超过半数都涉及“幽灵网店”。这一现象屡禁不止,已然成为网络监管执法的一大难点。为了有效打击这一现象,市场监管总局起草了《电子商务平台协助查处商标侵权案件规定(征求意见稿)》,并于昨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何波表示,此次新规正是针对“幽灵网店”等执法难点,旨在破解电商领域的商标侵权难题。他指出,由于电商交易的虚拟性、跨地域性等特点,导致“幽灵网店”问题尤为突出,给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因此,新规的出台既是解决当前电商领域商标侵权“痛点”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战略举措。
新规的核心思路是将电商平台深度纳入商标侵权治理体系,通过推动电商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构建知识产权执法多元共治格局。具体而言,新规中明确了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协助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商标侵权案件的具体措施,并重点提出了四项内容:
总的来说,《电子商务平台协助查处商标侵权案件规定(征求意见稿)》是基于当前明确的执法困境,通过一系列可操作的制度设计和精细化的责任分配,创新性地设立了“显著标记”制度,建立了部门和平台之间的响应通道、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这一新规旨在着力解决平台责任模糊、侵权者隐匿难寻、执法效率受阻的问题,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网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