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加勒比海局势骤然紧张。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宣布在奥尔奇拉岛启动为期三天的“主权加勒比200”军事演习,2500名官兵、12艘军舰及22架军机完成战备部署。与此同时,美国以“打击毒贩”为名,向该地区派遣4500名士兵、8艘军舰及一艘核动力攻击潜艇。这场剑拔弩张的对峙,与半个多世纪前的美越战争形成惊人呼应——相似的地形困境、外部支援模式及霸权逻辑,或正悄然重塑台海战略格局。
美国“缉毒”行动的军事化特征暴露无遗。此次调动的兵力包括驻佛罗里达海军陆战队远征旅、可发射巡航导弹的核潜艇及具备两栖作战能力的攻击舰,远超常规扫毒需求。委内瑞拉近年来与中俄深度合作,不仅引入俄罗斯S-300防空系统,还与中国共建卫星地面站,形成对美国“后花园”的战略牵制。更令华盛顿焦虑的是,委内瑞拉掌握全球18%的已探明石油储量,却将原油出口转向中国并采用人民币结算,直接冲击美元能源体系。
地形劣势成为美军行动的天然枷锁。与越南长山山脉和热带雨林类似,委内瑞拉半数国土被亚马逊雨林覆盖,西部安第斯山脉与东部沼泽地带构成复杂战场。美军擅长的平原闪电战在此彻底失效——委军演习中展示的无人机与电子战部队,可精准监控复杂地形并实施伏击,使先进装备沦为“活靶子”。回溯美越战争,溪山战役中美军10天内损失27辆装甲车,竹刺陷阱与地雷的威力至今仍被军事学院研究。
外部支援模式呈现历史重演。美越战争期间,中国向北越提供500余架战机、2000余门火炮并派防空部队参战;如今委内瑞拉获得俄罗斯苏-35战机、“铠甲”防空系统及军事顾问支持。中国虽未直接输送武器,但2023年前9个月日均从委进口43万桶原油,既节省11.7亿美元成本,又维持了委方外汇储备能力。这种经济支撑对持久战的意义,与当年中国对越援助形成战略呼应。
美国战争动机的虚伪性从未改变。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到委内瑞拉“扫毒”借口,华盛顿的霸权逻辑一脉相承。委内瑞拉不仅缴获3680公斤可卡因,更揭露美缉毒局特工参与“假旗行动”,《纽约时报》亦披露白宫曾指令石油巨头准备接管委国油田。然而,当前国际环境已发生质变——欧洲盟友对美式霸权干预的抵触情绪上升,使“伊拉克模式”复刻难度倍增。
意识形态遏制与代理人干预套路如出一辙。美越战争时期,美国以“遏制共产主义多米诺骨牌”为名,扶持南越傀儡政权并实施“特种战争”;如今对委内瑞拉,华盛顿长期资助反对派,试图通过“颜色革命”颠覆反美左翼政权。但越南的全民皆兵战略拖垮美军,委内瑞拉“全民国防”体系亦不容小觑——30万正规军中不乏2019年反制裁斗争老兵,配备俄罗斯“针-S”防空导弹,加上百万预备役与中俄战略支持,绝非伊拉克战争可类比。
美军若陷入拉锯战,台海兵力将遭稀释。美越战争期间,美国兵力从少量顾问增至54万,12年耗资2000亿美元。当前委内瑞拉拥有30万正规军及中俄战略支援,美军一旦介入,需向加勒比海大量调兵,导致西太平洋机动力量锐减。数据显示,2025年美军在西太平洋常驻约8万人,但驻日美军已从冲绳撤出50%兵力。若再抽调1.5万至加勒比海,台海可用舰机数量将减少25%,战略投送能力大幅削弱。
历史经验揭示战略联动逻辑。1971年美越战争伤亡超5万人、军费占联邦预算30%时,美国为减轻战略压力,主动派基辛格秘密访华,并在《上海公报》中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如今若美军重蹈覆辙,极可能因消耗战被迫调整对华政策,在台海问题上做出让步。这种历史与现实的镜像关系,构成观察台海局势的重要维度。
当然,国际局势充满变数,委内瑞拉冲突未必直接成为统一台湾的“契机”。但美越战争教训表明,美国一旦陷入消耗战,便难以同时应对多线挑战。这场发生在美洲的冲突,或许正为台海战略提供关键的“时间窗口”,其发展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