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当年美军撤出阿富汗给了塔利班一个错觉,让他们误以为美军是被他们打跑的。而美军的战力又被认为是全球顶尖,这更让阿富汗塔利班产生了一种“天下无敌”的错觉。
2025年10月15日凌晨,一场大规模突袭行动在巴基斯坦边境地区上演,然而这场被塔利班寄予厚望的“死亡冲锋”却以惨败告终。700名塔利班武装分子乘坦克、装甲车攻打巴基斯坦哨所,却在刚出发不久便被翼龙2等无人机全歼,援军也在半路被击溃。这场战斗不仅暴露了塔利班在军事组织、装备和指挥上的严重不足,也彰显了现代科技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
阿富汗塔利班精锐突击队选择在凌晨发动突袭,目标直指巴基斯坦俾路支省斯平博尔达克地区的四处边境哨所。该地区形势极为紧张,过去一年中频繁发生跨境交火,是巴阿边境上最危险的冲突热点之一。塔利班此次行动意图通过快速打击、速战速决,实现其战略目标。
塔利班采用了多路并进的战术,主力从大路正面进攻,吸引巴基斯坦军方的注意力;同时派小分队从山地侧面偷袭和渗透,企图让巴军腹背受敌。在装备上,塔利班投入了T-55型坦克、T-62型坦克、悍马军车、M-1117轮式装甲车等各种美式武器和苏式武器,试图凭借人数和装备优势取得胜利。
但是巴基斯坦军方早已在边境部署了热成像夜视系统和全天候监控设备,能够实时掌握敌方动向。这些高科技装备使得塔利班擅长的夜间战斗效果大打折扣,巴军能够提前发现并准备应对塔利班的突袭。
发现阿塔的突袭行动后,巴基斯坦军方动用了多架无人机进行空袭拦截,形成了一个混合编队。其中包括来自我国的翼龙-2和彩虹-4,来自土耳其的AKINCI,以及其巴国自研的Shahpar-1无人机。这些无人机集“侦察”和“攻击”于一身 ,能做到“发现即摧毁”。它们使用的全是精确制导弹药,包括多种空对地导弹和智能炸弹,可以对目标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清除。其中来自我国的翼龙-2表现尤为突出。
战斗一开始,巴方的翼龙-2等无人机就成功拦截了塔利班的主攻部队。塔利班的坦克和装甲车连巴军哨所的边都没碰到,就被炸毁了好几辆。据巴基斯坦方面统计,战斗刚一打响,他们就摧毁了敌方8辆坦克、3辆悍马军车,并端掉了对方多个前线哨站。
巴基斯坦实行的是炮兵与武装无人机组合打击,在以阿拉博堡为核心的区域,对阿富汗塔利班精锐突击队展开多点摧毁性打击。巴军方首先摧毁8辆阿富汗坦克,打击了对方边防第6旅指挥部、第4营指挥所,之后很快又在斯平博尔达克和查曼之间摧毁3辆美制悍马军车。在库拉姆的夜间行动中,8个阿富汗塔利班哨所被摧毁,还有火箭炮系统被炸毁。
阿富汗塔利班为配合这次行动,还派出了援军,但在前往赫尔曼德省的半路遭遇巴方空袭,还没抵达战场就被击溃。整个斯平博尔达克区域在几个小时内就陷入火力封锁状态。
塔利班两支突击队被打散,因指挥失灵而无力反击,最终导致约300-400人伤亡,美制装备被摧毁,付出了沉重损失。
此外,还有消息称巴基斯坦还空袭了塔利班的老巢坎大哈,炸死了他们的情报头子毛拉维·阿卜杜勒·哈克·瓦西克,此举让塔利班的情报网立马瘫痪。
塔利班此次行动最后一败涂地,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错判了巴基斯坦正规军的战斗力,因为他们还保持着对美军打游击的战法,但是在巴阿边境地带,巴基斯坦方面的侦察设施很完善,再加上无人侦察机的巡逻,阿富汗塔利班方面的一举一动都被看在眼里,所以他们的突袭行动一开始就被注意到了,翼龙-2等无人机的出动可以很快的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阿塔的战术落后:在巴基斯坦已经掌握的无人机精确打击、高效通信和战场感知系统面前,塔利班传统的突袭战术已经失效。塔利班凭借人数和地形熟悉度,在过去面对初来乍到的美军能取得一些战术优势,但在当前这种高技术密度的两国边境战争环境中,这些优势已经丧失。
从本质上来说,这场战斗也是一次高科技对传统人海战术的压倒性胜利。巴基斯坦军方凭借其先进的无人机、热成像夜视系统和全天候监控设备等高科技装备,在战争中占据了绝对优势。而塔利班则因为装备落后、战术陈旧和军事组织缺陷而惨败。这充分说明,在现代战争中,科技水平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巴基斯坦军方把用于侦察的无人机、用于攻击的无人机以及情报分析系统结合在一起,建立了一套能够及时发现并快速应对威胁的边境防御体系。此次战斗中体现出的“侦察-打击-评估”闭环作战流程,是巴方近年来作战模式转型的成果之一。这标志着信息化体系作战正在取代传统打法,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趋势。
消息来源:《环球时报》10月17日报道《阿富汗塔利班突袭巴基斯坦哨所,被巴无人机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