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系淡水泉(香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近期,日本政坛迎来重要变动,高市早苗成功就任日本内阁总理。然而,这一人事变动却意外引发了黄金市场的剧烈波动。高市早苗上台后,日元对美元汇率迅速跌至152,美元指数随之攀升,成为压垮黄金价格的最后一根稻草。黄金与白银价格应声下跌,恐慌指数回落至16,全球股市则因资金回流而齐涨,日经225指数领涨市场。与此同时,美债价格略有下跌,市场静待美联储降息决策。
黄金价格进入调整期,技术性回调属正常现象
伦敦金价在上周初段每盎司急跌近300点,引发市场恐慌,部分观点甚至认为金价已见顶。然而,从数据来看,金价在六个星期内暴涨超过1000点,出现技术性回调实属正常。此次急跌的背后,是美元汇率上升、地缘政治局势缓和以及杠杆盘退出的共同作用。陶冬认为,这是一场迟来的调整,而非金价趋势的反转。
黄金年内表现突出,资产配置地位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黄金价格累计上涨57%,成为各大类资产中表现最突出的品种。其背后的核心逻辑在于,黄金作为另类资产在资产配置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具体来看,央行增加了黄金储备,以对冲美元和美债的风险;基金通过黄金ETF加大配置,以应对美国财政赤字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消费者则增持黄金,以抵御通货膨胀和法币失信的风险。此外,美联储利率预期下调,促使更多资金从银行储蓄流向黄金ETF,进一步推高了黄金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通货膨胀和货币超发的“始作俑者”,央行如今却成为黄金的主力买家。这表明,就连央行自身也对法币的信用产生了疑虑。本世纪初,央行曾因黄金缺乏收益而抛售黄金,但如今却一马当先地抢购依然没有收益的黄金,这一转变耐人寻味。
黄金再定价进行时,美债信用褪色成关键推手
撇开目前的技术调整不谈,陶冬认为,黄金正在经历一场再定价的过程。二战后,美债因高信用和高流动性成为全球锚定资产,被誉为“零风险资产”。然而,如今美债的信用正在褪色。美国政府无节制的赤字财政政策、国债市场的大幅动荡以及地缘政治中的武器化倾向,使得美债不再是无风险资产。资本市场因此开始寻求政治中立、不受央行干预、流动性充沛且信用良好的替代资产,而黄金恰好符合这一需求。
回顾历史,上次黄金再定价发生在本世纪初。2004年,首只黄金ETF上市,开启了实物黄金证券化之路,降低了黄金投资的门槛和交易成本。此后,黄金资产逐渐进入普通投资者的配置组合,黄金ETF支撑起黄金牛市。面对2008年后各主要工业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无论是机构、个人还是主权基金,都需要重新考虑如何对冲通胀风险,黄金因此成为备受追捧的资产。
信用超发时代未结束,黄金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尽管过去几年,诸多央行调高了政策利率,但陶冬认为,信用超发的时代远未结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本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各国仍在肆无忌惮地推进负债型增长,赤字财政触目惊心。这些债务负担最终主要靠央行通过资产负债表扩张来买单,因此量化宽松不会真正结束。长远来看,陶冬坚定看好黄金,认为黄金可能买贵,但不会买错。
高市早苗政策走向清晰,日本经济面临新挑战
回到日本政坛,高市早苗虽成为首相,但党内缺乏嫡系势力支持,被称为“一匹狼”。她不愿花时间与同僚推杯换盏,宁可在家研究政策法令。不过,从她任命的阁员来看,党内各派都愿意接受她的加官进爵,意味着大家起码在近期愿意同舟共济,重塑自民党在选民中的形象。日本维新会参加执政联盟但不加入内阁,目的在于以监督者的身份逼迫高市推进承诺,这也为高市政府埋下了政策妥协的伏笔。
高市深知一旦维新会退出,其政府必将倒台,因此非常重视维新会的政策诉求。维新会主张通过鼓励竞争与提升效率来重塑日本经济,与高市的国家资本主义路径虽有差别,但起码三观契合。相比公明党,高市与维新会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
在经济政策方面,高市将沿用一贯的主张,推进财政扩张政策,废除消费税暂定税率,同时增加财政开支。预计财政赤字将进一步扩大,但利好经济增长。然而,由于高市在议会的弱势地位,她的“安倍经济学”不至于太激进。此外,高市反对加息,预计日本银行今年加息机会不大。她喜欢日元弱势,汇率将是未来高市交易的支柱。预计高市政府会一直容忍较弱的汇率,除非通胀压力加剧或特朗普政府不满。
本周市场聚焦联储FOMC会议,全球数据值得关注
本周,市场将聚焦美联储FOMC会议,预计减息一码,并可能发出十一月终结量化紧缩(QT)计划的讯息。同时,欧洲央行例会上应该不会减息,也不给出新的未来减息暗示。预料日本银行也按兵不动。在数据方面,美国第三季度GDP增长预料为3%,欧元区第三季度GDP预料为零增长,部分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的官方立场和预测,亦非投资建议或劝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