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摄图网
2025年10月27日,以‘创新、变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展’为主题的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围绕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等核心议题释放七大政策信号,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潘功胜指出,2024年人民银行在二级市场启动国债买卖操作,作为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的重要举措。该机制通过增强国债金融功能、优化收益率曲线形态,有效促进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2025年初因债券市场供求压力暂停后,当前债市运行平稳,央行将择机恢复双向操作,保障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针对疫情期间个人债务逾期问题,人民银行正研究实施一次性信用救济措施。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违约记录存续期为5年,但新政拟对疫情后已全额还款且违约金额低于阈值的个人,不再在征信系统中展示相关记录。该政策已完成技术准备,计划于2026年初正式实施。
潘功胜强调需从四方面完善监管框架:
央行将明确数字人民币在货币层次中的定位,支持更多商业银行参与运营。目前已在沪设立国际运营中心负责跨境合作,在京设立运营管理中心负责系统维护,推动数字人民币在首都金融管理中的应用。
在防范道德风险的前提下,央行将研究特定情景下向证券、基金等非银机构提供流动性的操作框架,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针对稳定币风险,潘功胜援引IMF/世行年会讨论指出,其存在反洗钱漏洞、跨境资金转移违规及冲击货币主权等问题。自2017年起,央行已联合多部门发布多项监管文件,未来将持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交易,并动态评估境外稳定币发展态势。
面对复杂经济形势,央行坚持支持性立场,通过数量、价格、结构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下一步将优化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安排,同时完善政策框架,提升执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