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兽充电私有化进程再掀波澜!作为“共享充电宝第一股”,其资本运作动向持续引发市场关注。
10月1日,怪兽充电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13E3文件,正式宣布董事会拒绝高瓴资本8月提出的溢价私有化要约,转而推进与信宸资本(中信资本旗下)及管理层组成的财团原有私有化方案。这一决定在资本市场激起千层浪。
公开资料显示,高瓴资本于8月15日提出初步非约束性私有化提案,报价每ADS(美国存托股份)1.77美元,较信宸资本与管理层财团此前签署的1.25美元/ADS高出约40%。市场对此反应强烈,提案公告后首个交易日(8月18日)怪兽充电股价暴涨超22%,此后持续走强。
回顾今年1月,信宸资本与管理层联合发起1.25美元/ADS私有化要约时,该价格已远低于2024年年报披露的每ADS约1.63美元现金资产价值,更较上市发行价8.50美元缩水超85%。截至目前,董事会尚未对拒绝更高报价的具体原因作出详细说明。
管理层与信宸资本财团提出的1.25美元/ADS私有化价格,自公布以来便饱受争议。多位投资者指出,该价格未能真实反映公司内在价值。
“公司现金流充足,完全具备维持上市状态的能力。”某律所合伙人分析称,“坚持低价私有化且拒绝更高报价,难以符合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数据显示,该价格对应的公司整体估值仅3.24亿美元,而2024年年报显示其账面现金价值达4.13亿美元。若交易完成,管理层与信宸资本将获得公司控制权,但需支付给其他股东的现金高达2.63亿美元,剩余1.5亿美元现金将归财团所有。
怪兽充电自2017年以来经历多轮融资,总额达5.07亿美元,其中IPO及之前轮次融资合计3.84亿美元。由于2020年后资本开支减少且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正,大量融资资金沉淀在账面上。这种背景下,私有化价格与资产价值的巨大差距,引发市场对估值公允性的广泛讨论。
怪兽充电上市前融资阵容堪称豪华,小米集团、顺为资本、阿里巴巴、高瓴资本、CMC、软银亚洲等巨头纷纷入局,不少机构更参与多轮投资。以基石轮8.5美元/股成本计算,原始股东目前亏损幅度巨大。
当前中国资产正经历价值重估,2024年7月以来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累计涨幅达31%。在此背景下,高瓴资本提出1.77美元/ADS的报价,被视为对市场趋势的积极回应。
根据公开资料,怪兽充电管理层虽仅持有16.9%股份,却掌握64%的超级投票权。这种制度设计本意是为创始人提供更大决策空间,但要求持有者严格履行受托人义务,维护全体股东利益。
“公司账面现金充足,管理层应依托公开市场优势拓展新业务场景、探索储能等关联领域。”某行业分析师指出,“然而他们选择利用超级投票权推动低价私有化,这种行为引发中小股东强烈反对。”此前已有股东表示,将考虑在境外发起诉讼维护权益。
在科技互联网行业,创始人品行常被视为核心竞争力。怪兽充电创始人蔡光渊此前陷入的法律纠纷,至今仍影响公司声誉。
2021年IPO前夕,天使投资人冯一名、尹思成在纽约南区联邦法院起诉蔡光渊,指控其未履行赠送3%股权的承诺。诉讼文书显示,两人自称最早于2017年2月提出共享充电宝构想,并组建运营团队。当年3月31日,蔡光渊以“工作方式”不同为由劝退两人,但口头承诺赠送3%股权作为补偿。
冯一名提供的微信截图显示,蔡光渊曾在三人微信群中表示:“因工作方式原因未能继续合作,为表知遇之恩,愿赠予二人共3%股份。”随着公司估值提升,该承诺涉及股权价值大幅增长。2020年10月,冯、尹二人已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021年3月再次在纽约联邦法院追加诉讼,引发市场对创始人诚信的广泛质疑。
这场涉及控制权争夺、股东利益保护与公司治理的资本大戏,仍在持续上演。其最终走向,或将深刻影响共享充电宝行业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