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发布,作者:海棠葉,编辑:程程,设计:岚昇
当昔日盟友王健林因‘限高令’焦头烂额时,苏宁掌舵人张近东的处境同样严峻。这位曾喊出‘打造中国版沃尔玛+亚马逊’的企业家,如今正踩着时间线打响一场生死自救战。
提前44天引爆双11:债务高压下的非常规操作
9月26日,南京苏宁总部召开‘不等双11’发布会,将传统11月的大促活动硬生生提前至9月30日,并拉长至44天超长周期。这一反常节奏背后,是苏宁难以掩饰的紧迫感。
截至2025年中,苏宁总负债达1087亿元,资产负债率飙升至90.67%,其中短期债务超400亿元,而账上现金不足30亿元。为缓解资金压力,张近东不得不采取‘1元甩卖’策略:6月以1元/家价格转让宁波、杭州等4家家乐福子公司,9月再以12元总价打包出售长沙、济南等12家门店。这些曾耗资48亿元收购的门店,如今沦为填补债务窟窿的‘补丁’。
千亿负债压顶:1元甩卖的财务算术
▲苏宁以1元1家的价格出售家乐福超市,图源网络
表面看,1元转让是血亏买卖,实则暗藏债务转移术。以长沙家乐福为例,其总资产3.08亿元,总负债却达4.69亿元,净资产为负1.61亿元,2024年亏损6388万元。根据交易协议,接盘方需承接全部债务,苏宁通过两次转让合计冲减负债超9.5亿元,相当于每年节省约3800万元利息支出。
但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策略难掩核心竞争力的衰减。从关停的PPTV到卖掉的天天快递,再到退出的国际米兰股权,张近东‘中国版沃尔玛+亚马逊’的野心正被债务一点点吞噬。
与阿里的‘藕断丝连’:20亿救助背后的利益纽带
在债务危机中,张近东仍期待‘白衣骑士’的出现。2025年6月,一家名为‘上海海绥文’的公司以500万元代价免除苏宁5.07亿元债务,尽管该公司自身资不抵债,但其注册地址与苏宁家乐福物流服务商‘上海快行天下’仅一墙之隔。
更大的援助来自央企背景的中信金融资产。9月,该公司向苏宁子公司南京融宁供应链注资4亿元,条件是苏宁易购作为共同债务人并抵押唐山、郑州等地物流仓库。自2023年以来,中信已累计向苏宁投入近20亿元,支持其物流资产盘活和零售云业务。
▲2015年8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与苏宁云商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张近东最寄予厚望的仍是阿里。2015年,阿里以283亿元购入苏宁19.99%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2020年苏宁流动性紧张时,阿里又参与148亿元定增。尽管今年阿里系首次减持苏宁股份至5%以下,但双方在零售云、家电采购等领域的合作仍在持续。市场猜测,若苏宁真到危急关头,阿里或再次出手。
线下突围四面楚歌:家电3C独木难支
面对债务与竞争的双重压力,苏宁将宝押在线下门店。2025年‘不等双11’大促中,苏宁推出‘闪购48小时’活动,全国万店不打烊,试图传递‘还能打’的信号。
但从经营数据看,线下增长主要依赖家电3C专业店。2025年上半年,这类门店可比收入增长14.45%,而传统商超门店表现低迷。下沉市场的零售云加盟店虽突破1万家,但在县镇市场的3C产品份额不足15%。更严峻的是,随着‘以旧换新’政策效应减弱,家电3C门店营收增速已从2024年的14.45%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0.44%。
▲苏宁Max门店,图源网络
线上层面,苏宁竞争力持续弱化。2025年上半年,其线上GMV增速低于行业均值,APP月活不足京东的1/10。面对京东‘211限时达’的自营优势和拼多多67%的下沉市场渗透率,苏宁缺乏大规模补贴能力,自救之路愈发艰难。
这场提前引爆的双11大促,既是苏宁抢占市场份额的主动出击,更是与千亿负债赛跑的生死时速。当‘白衣骑士’的期待逐渐落空,张近东能否靠线下门店突围成功,仍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