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接班"二字与新能源行业相遇,这场跨越代际的权力交接远非简单的财富传承。在行业周期性寒冬中,蒋安琪、刘舒琪、高海纯等新生代管理者正用战略智慧重构企业生存法则,她们的抉择不仅关乎家族企业存续,更折射出中国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层逻辑。
2024年4月29日,天齐锂业完成权力交接,蒋安琪从父亲蒋卫平手中接过董事长权杖。这位87年出生的西南财大硕士,虽历经9年基层淬炼,仍难逃行业周期魔咒——接任首年即交出营收下滑60%、巨亏80亿的惨淡成绩单。
但2025年半年报显示,企业通过三大战略实现扭亏:澳大利亚子公司泰利森缩短锂精矿定价周期,生产成本直降;联营公司SQM贡献2.35亿投资收益,较去年同期暴增13.56亿;澳元汇率走强带来额外汇兑收益。更值得关注的是,蒋安琪通过成都天齐持有固态电池新贵卫蓝新能源3%股权,提前布局下一代技术。
这种战略转型暗合其父蒋卫平的"蛇吞象"基因。2012年,时年57岁的蒋卫平抵押全部资产,以30亿天价收购市值超自身3倍的泰利森锂业;2018年又斥资259亿拿下SQM 23.77%股权,构建起"南美+澳洲"的全球锂矿版图。如今女儿延续这种资本魄力,在固态电池赛道展开新博弈。
2023年3月,34岁的刘舒琪从父亲刘汉元手中接过通威股份。这位千亿光伏帝国的继承者,上任首年便遭遇行业寒冬:2024年营收骤降34%,净利润亏损70亿。面对产能过剩危机,她展现出惊人的战略弹性。
初期延续的扩产计划迅速调整,160亿定增与50亿并购计划相继终止。取而代之的是"技术驱动+海外突围"双轮战略:研发投入不设上限,在硅料、电池片技术领域构建专利壁垒;2025年海外业务占比目标提升至50%,已拿下欧美、拉美、中东多地订单。这种"收缩战线、精耕技术"的转型,使其在行业调整期保持出货领先优势。
2025年初,1993年出生的高海纯接任天合光能联席董事长。这位创二代面临的开局更为严峻:上半年营收下降27.72%,净利润亏损29亿,负债率攀升至76.78%。
高海纯的改革直指组织架构:通过高管轮岗提升组件业务战斗力,同时将核心人才调往储能赛道。这种"稳基本盘+育新增长"的双轨策略,配合2025年8吉瓦时的海外订单目标(占比60%),构建起穿越周期的防护网。其战略逻辑与蒋安琪布局固态电池如出一辙——在主业收缩期培育第二曲线。
三组接班案例揭示出新能源产业的深层变革:当行业从政策红利期转向技术驱动期,二代管理者展现出三大特质:其一,突破父辈的资源整合模式,转向技术创新驱动;其二,构建"国内稳盘+海外突围"的全球化布局;其三,在周期底部培育储能、固态电池等新增长极。
证券研究报告指出,SQM等海外资产将持续为天齐锂业贡献稳定收益,而通威股份400亿现金储备与天合光能的海外订单,都为行业复苏埋下伏笔。这些数据印证着:新能源二代的接班之战,本质是产业升级的代际传递。当父辈打下资源江山,新生代正用技术利剑开辟新战场。
在这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中,蒋安琪们用行动诠释着:真正的企业传承,不是坐享其成的财富交接,而是在行业寒冬中重构生存法则的破局智慧。正如蒋卫平22年前毅然下海时的决绝,今天的二代管理者正在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企业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