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贩零食赛道狂飙:模式博弈与增长隐忧并存
文/每日财报 南黎
近日,被业界誉为“量贩零食第一股”的福建万辰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辰集团”)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拟在主板挂牌上市。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企业资本实力的进一步强化,更被视为应对日益激烈行业竞争的关键战略。
据悉,万辰集团此次赴港IPO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门店网络扩张与升级、产品组合优化、仓储物流效率提升及数字化基础设施升级四大领域。而就在今年4月,其主要竞争对手鸣鸣很忙已率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将募资投向门店拓展、供应链优化及数字化建设,一场关于“港股量贩零食第一股”的争夺战已然打响。
从食用菌到零食巨头:转型背后的战略突围
万辰集团的发展轨迹堪称企业转型的经典案例。其前身为2011年12月成立的福建含羞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初期专注于食用菌研发、工厂化培育与销售,并于2021年4月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食用菌第一股”。然而,上市首年便遭遇业绩滑铁卢——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40%至4.35亿元,净利润更大幅下滑75.61%至2344.96万元。食用菌市场价格下行与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双重挤压,迫使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增长极。
2022年成为万辰集团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企业敏锐捕捉到量贩零食行业的爆发机遇,通过孵化与整合,将陆小馋、好想来、来优品、吖嘀吖嘀和老婆大人五大品牌纳入麾下。2023年10月,进一步推进品牌整合,将四大品牌统一为“好想来品牌零食”,完成品牌体系的战略重组。
转型效果立竿见影。2025年上半年,万辰集团营收同比增长106.89%,净利润更实现50358.8%的惊人增长。门店网络从2022年初的不足百家,快速扩张至2024年7月的7000家,再到2025年上半年的约1.54万家,覆盖全国29个省市。其中,旗舰品牌“好想来”门店超1.43万家,“老婆大人”达1031家,彰显强大的渠道执行力。
规模扩张下的财务隐忧:高杠杆与低盈利的双重挑战
然而,亮眼的增长数据背后,万辰集团的财务表现却透露出隐忧。2024年,公司营收规模达323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仅为2.94亿元,净利率低至1.87%;即便2025年上半年利润大幅增长,净利率也仅为3.85%,远低于盐津铺子12.57%和劲仔食品10.02%等传统零食企业。这种“高营收、低盈利”的模式,反映出企业在盈利能力建设上的短板。
更值得关注的是债务结构的显著变化。2022年末,公司流动负债仅为3.31亿元,而到2025年上半年已飙升至44.19亿元;长期借款从2021年末的0元增长至3.66亿元。资产负债率的快速攀升表明,规模扩张高度依赖债务融资,这种高杠杆模式为未来财务稳健性埋下隐患。
行业风口:万亿市场的繁荣与暗礁
量贩零食赛道作为近年来零售业态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正展现出巨大潜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4年中国休闲食品饮料零售行业市场规模已达3.7万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4.9万亿元。这片万亿级蓝海吸引了众多参与者,推动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但繁荣表象下,挑战也随之浮现。截至2025年5月,零食量贩行业可视化门店数量已达4.7万家,市场饱和度不断提升,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目前,行业已形成以鸣鸣很忙和万辰集团为首的“两超多强”格局,头部企业的竞争从线下门店拓展延伸至资本市场运作,预示着行业即将进入深度整合阶段。
两种模式的博弈:效率至上与品牌矩阵的路径分野
在量贩零食赛道上,鸣鸣很忙与万辰集团虽均采用加盟模式实现快速扩张,并依托供应链效率提供高性价比产品,但战略选择与商业模式截然不同。
鸣鸣很忙将战略重心放在打造极致效率的供应链体系上,通过工厂直采和现金结算构建成本优势,商品售价维持在传统渠道的54%-70%水平。该公司以7.5%的毛利率配合11.6天的存货周转效率,展现出对运营效率的极致追求。在区域布局上,58%的门店分布在县城及乡镇市场,深度下沉策略凸显其对下沉市场潜力的高度重视。
相比之下,万辰集团选择了多品牌矩阵策略,采取12%的较高毛利率模式,并依托加盟管理费等多元收入来源构建盈利体系。在区域布局上,重点深耕华东市场,该地区门店占比超过50%,展现出对区域市场深度挖掘的战略取向。
这种差异化模式可用一个比喻说明:鸣鸣很忙犹如一台精密仪器,每个部件都为整体效率最大化服务;而万辰集团则更像一支组合舰队,各单元既协同作战又保持相对独立。两种模式的市场表现,不仅取决于募资规模,更需验证其在规模化后的可持续增长能力。
丨每财网&每日财报声明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表达的信息或者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侵删。
内容投稿:meiricaibao@163.com
电话:010-64607577
手机(微信):15650787695
投资者交流群:公号内留言微信号,由群主添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