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发布
作者:邓蔚楠
编辑:程程
设计:岚昇

“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的招牌,终究没能撑过5年。
10月27日,在停牌19个月后,诺辉健康正式被取消港股交易所的上市地位,并将于11月14日在注册地开曼群岛启动清盘程序。消息一出,投资者们忧心忡忡——一旦清盘完成,他们的投资款很可能血本无归。
这场资本市场的“黑天鹅事件”,根源可追溯至两年前的销售造假风波。2023年8月,Capital Watch发布《关于诺辉健康财务数据造假的调查报告》,直指其九成销售收入造假。报告称,诺辉健康2022年实际销售额仅7695万元,仅为公开披露的7.65亿元的十分之一。尽管公司当时坚决否认,但审计机构德勤的质疑和后续事件的发展,让这场风波彻底失控。

▲诺辉健康否认九成销售造假一事,图源网络
2024年3月,德勤以“销售真实性存疑”为由拒绝签署诺辉健康2023年年报,公司随即宣布推迟发布年报并停牌。此后,内部动荡接踵而至:审计机构德勤于9月辞职,首席财务官高煜也于同期离职。更致命的是,董事会与创始人朱叶青的矛盾公开化——董事会认为其管理风格与理念“不符合公司及股东整体利益”,最终朱叶青于12月辞去董事会主席及CEO职务,并在次年2月被股东大会罢免执行董事职务,彻底退出决策层。
8月,因经营及治理危机,诺辉健康进入临时清盘程序,董事会权力被暂停,资产由共同临时清盘人接管。截至目前,其2023年、2024年年度报告仍未披露,退市阴影早已笼罩。10月22日晚,公司公告确认,因未能在9月27日前满足复牌指引,上市委员会决定取消其上市地位。
诺辉健康的陨落并非偶然。停牌前,其股价已较发行价腰斩至14.14港元/股,并频频被公募基金下调估值至0.01港元/股,几乎归零。而回望其高光时刻:2020年,公司拿下国内首张癌症早筛注册证,推出肠癌筛查产品“常卫清”;2021年登陆港交所,成为“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上市首日市值突破300亿港元,三个月后纳入恒生综合指数,市值一度冲上400亿港元。
但虚假的繁荣终究难以为继。2024年1月,诺辉健康披露的盈利警告显示,常卫清、幽幽管及噗噗管2023年销售收入分别达11.77亿至12.10亿元、4.54亿至4.73亿元、3.47亿至3.66亿元,同比增幅超200%。然而,自媒体“深蓝观”分析指出,常卫清定价超千元且无医保报销,在2022年疫情严峻、体检市场萎缩的背景下,其业绩增长逻辑存疑。更有人爆料,诺辉健康通过向环卫工人购买公厕粪便、拆分样本至虚假账户、以营销费用名义虚构订单等手段伪造销售数据。

▲诺辉健康产品常卫清,图源网络
投资者愤怒难平。目前,由Capital Watch发起的维权组织已收到超4000名投资者登记,涉及金额超7亿元。他们试图通过集体行动揭露诺辉健康造假实证,但现实困境重重。
尽管维权人数众多,但跨境维权的复杂性让散户们举步维艰。首先,香港与内地的诉讼模式差异显著:内地可通过集体诉讼由投资者保护机构发起,而香港需投资者自发集结,由债权人代表参与清盘。此次诺辉案件即由Capital Watch组织。

▲Capital watch发起的诺辉健康投资者维权登记图片,图源网络
其次,取证困难是最大障碍。港股投资者需自行搜集造假证据,而内地监管机构无法直接介入香港事务。律师指出,香港清盘程序如同“开黑盒”,若未在清盘期间挖出“铁证”,法院大概率不会重启程序。即便胜诉,投资者在清偿顺序中排名末尾,能否收回投资款仍是未知数。
“维权不一定能拿到钱,但不维权一定拿不到。”一位参与维权的律师坦言。据界面新闻报道,Capital Watch董事长朱江表示,团队正在物色清盘人,将向香港法院提出清盘申请。“香港法官支持本地清盘程序,我们会从这一入口推进。”
400亿市值灰飞烟灭,散户们的“回血”之路,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