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10时14分,上证指数盘中突破4000点整数关口,这是自2015年8月18日以来,A股市场首次重返这一关键心理点位。尽管当日午后市场遭遇抛压,最终收于3988.22点,但这一突破仍被视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与十年前相比,A股市场的内核已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场由新经济主导的结构性牛市,不仅反映了资金流向的转变,更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生动写照。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当前行情已从单纯的资金驱动,转变为由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驱动的长期价值投资。
10月28日,沪指时隔十年再次站上4000点整数关口。上一次见到4000点还是在2015年8月18日。虽然当日收盘未能站稳4000点,收于3988.22点(跌0.22%),深证成指跌0.44%,创业板指跌0.15%,但业内人士普遍持乐观态度。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今天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上证指数时隔10年突破4000点整数关口,进一步确立了这轮牛市的走势。'永赢基金分析指出,市场突破4000点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近期中美经贸磋商取得初步共识,外部不确定性显著缓解,提振整体风险偏好;二是'十五五'规划明确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强调科技自立自强、绿色转型与实体经济发展三大主线。
当日盘面上,中信一级行业指数中,军工、计算机领涨,而有色金属、钢铁、建筑等传统行业跌幅较大。两市成交额达2.16万亿元,较前一日缩量1913亿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证指数涨幅达18.99%,深证成指涨28.95%,创业板指涨50.80%。本轮行情自去年'924'启动以来,沪指已涨超45%,深成指涨超66%,创业板指涨超111%。其中,通信、电子、计算机涨幅排名前三,分别为134.32%、120.95%、100.75%,科技板块成为A股上涨的绝对领头羊。
当指数重回熟悉的点位,市场的内核却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上,上证指数在4000点上方的年份仅有三年:2007年、2008年、2015年。与前两次突破相比,当前市场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
2007年5月9日,大盘第一次突破4000大关,当时处于牛市后期,万得全A指数PE在40倍左右,历经5个月涨至6124点见顶,其间涨幅53%。2015年4月8日第二次突破4000点时,万得全A指数PE为20.41倍左右,2个月后到达5178点,涨幅30%。而目前,万得全A指数PE为17.91倍,市场估值更为理性。
这十年间,A股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总市值从52万亿元增至107万亿元,实现翻倍增长;全市场股票数从2600多只增至5400多只;股民总数从9300余万人增至超2.4亿人;融资余额从1.4万亿元增至2.4万亿元;北向资金从千亿规模增至今年三季度末的2.6万亿元;机构投资者占比显著提升。
从产业格局看,2015年8月18日之前上市的公司中,近十年涨幅最大的10只股票股价上涨均超过10倍,中际旭创、胜宏科技、天孚通信排名前三,10倍股中电子、通信、电力设备等三大行业合计占80%。而如今,引领市场的是以新能源、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新经济'板块。十年前,A股市值前十大多被金融、能源巨头占据;如今,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硬科技企业已跻身前列。
面对4000点关口,市场参与者策略出现显著分化。部分资金选择落袋为安,一位全球投资的机构人士透露:'在4000点附近,我们明确要降低A股仓位,转而寻找估值更低的港股机会,寻找估值在10倍左右,且即将止跌回稳、可持续增长、分红回购大于5%的标的。'
与此同时,更多机构保持乐观态度。畅力资产董事长宝晓辉表示:'我们一直重点配置科技板块,今年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就目前来看,投资科技股的主流赛道已经变得相对拥挤,建议投资者不要全堆在已经涨上天的龙头里,可以看看科技产业链的上下游细分赛道,比如光模块板块等有实际订单和业绩支撑的公司。'
杨德龙认为:'4000点不是这轮行情的结束,而是标志着新一轮行情的开始。布局后市,科技板块仍然要重点关注,因为这是业绩高增长的板块,但是短期涨幅过大,需要防范短期回落的风险。'
华安证券分析指出,历史复盘数据显示,成长景气周期行情中,由估值驱动切换至业绩驱动过程中的调整时间通常较短,而当前调整期已进入后半程或尾声。11月初有望成为验证行情是否进入新一轮即业绩支撑行情的契机。
尽管策略有所分化,但科技作为核心主线,仍是机构共识。当下市场最关心的是,4000点之后,接下来会是科技行情的延续,还是普涨行情?
盈米东方金匠投顾团队指出:'如果新一轮科技产业周期确立,4000点之后市场更可能延续科技行情而非普涨行情。科技板块的赚钱效应会吸引更多资金持续流入,而传统行业受制于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难以出现大幅上涨。'
杨德龙则判断:'市场今年是结构牛,资金集中配置经济转型受益的科技创新板块。到明年随着市场赚钱效应的不断提高,会吸引更多场外资金入场,市场可能从结构牛市转向全面牛市。'
海富通基金基金经理范庭芳表示:'展望后市,A股短期震荡后或会继续向上。就市场目前点位而言,该位置仍存获利盘筹码有待消化,而产业转型升级有望支撑市场上行。若后续加以基本面配合,市场上涨空间有望进一步扩大。'
目前正是三季报密集披露期,科技股进入业绩验证期。数据显示,以AI芯片、量子计算、先进制造为代表的硬核科技企业,三季度业绩呈现'营收+利润'双高增长。但也有部分蹭概念的企业,虽股价随板块上涨,但三季报暴露'增收不增利''依赖政府补贴'等问题。
华西证券判断,本轮行情仅行至中段。一方面,当前A股盈利处于周期磨底阶段,供给侧'反内卷'与需求侧'扩内需'的工作同时推进,有望提高盈利改善的可预见性;另一方面,当前科技行业的景气预期在逐步强化,'科技叙事'逻辑将打开权益资产估值的上行空间。
中信证券认为,活跃趋势性资金的减仓已基本完成,市场成交和换手也回到理性水平,这意味着投资者近期频繁讨论的风格切换实际上已经基本结束,市场大概率重新回到业绩驱动的结构市特征。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