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北纬43°黑土生金:探秘汾酒原粮基地的品质密码

时间:2025-09-23 15:21:25 来源:商界 作者:商界



九月的吉林梨树,秋阳高悬,松辽平原的腹地铺展着一望无际的高粱海。红浪翻滚的田野间,北纬43°的‘黄金种植带’与世界稀有的黑土核心区在此交汇,这里不仅是汾酒绿色原粮基地的核心版图,更承载着清香白酒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9月16日至17日,‘走进汾酒第一车间’活动落地梨树,农业专家、地理学者、酒业研究者与媒体代表齐聚田间,通过沉浸式对话溯源汾酒的生命起点。五年来,这一IP持续揭秘黑土奥秘、原粮智慧与清香汾酒的深层关联,将汾酒对原粮的坚守、文化的传承与行业的引领娓娓道来。

黑土生金:天赐粮源铸就清香底色

黑土,是汾酒品质对话中的核心关键词。数万年前,松辽平原曾是湖泊沼泽,水生植被与草本植物年复一年堆积,在缺氧环境中缓慢分解,经地质变迁与气候更迭,最终形成厚度达30-100厘米的黑土层。这片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的土地,有机质含量是普通耕地的数倍,东北民间甚至流传着‘一两黑土二两油,插根筷子能发芽’的谚语。

为何汾酒要跨越山海,选择在此种植高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百平揭晓了答案:梨树县属中温带半湿润地区,年降雨量约五六百毫米,雨热同期特性使高温与降水集中于6-9月,配合黑土的透水性、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结构,产出的高粱堪称‘中国顶级’。这种‘顶级’品质,正是汾酒‘粮为酒之骨’理念的核心支撑——黑土的肥沃与天时的契合,让高粱颗粒饱满、淀粉含量精准适配发酵需求,沉淀出独特的风土风味。

沃土坚守:‘梨树模式’践行汾酒‘粮心’

如今,汾酒绿色原粮基地的十万亩高粱连片成海,穗头透红的高粱在蓝天下摇曳。这些挺拔的作物,是汾酒联合吉林省农科院为黑土量身选育的粳型专用品种——‘汾酒9号’。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谢旗介绍,粳高粱直链淀粉含量高、壳薄粒大,破碎后更易发酵,完美契合清香型白酒的酿造需求。

谢旗进一步透露,汾酒在全国布局的140余万亩原粮基地均遵循‘因地制宜育品种’原则:吉林用‘汾酒9号’,山西用‘晋粱12号’,每个品种的淀粉、单宁含量都经过精准测算,确保原粮质量统一。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韩英则拆解了原粮管控逻辑:‘选适宜种植地、选优质品种、定科学种植规范、用合适仓储方式’,四步确保原粮运抵工厂时仍保持高质量。

优质原粮的生长离不开沃土滋养。汾酒积极践行‘梨树模式’——通过‘秸秆全覆盖+免耕播种’,让秸秆像‘被子’般护住黑土,减少风蚀水蚀,同时让秸秆自然腐熟补充有机质。韩英补充道,汾酒将黑土保护与原粮品控深度绑定:依托全流程追溯体系,基地内建立气象数据、土壤信息自动收集系统,实时关联黑土保护、环境监测与原粮生长数据,形成保护-种植-品控的闭环管理。



千里溯源:‘第一车间’里的品质对话

‘种好一粒粮,才能酿好一滴酒。’自2009年起,汾酒以品质为基,通过自建原粮基地践行‘测天下吉壤为我所种,汇天下好粮为我所用’的目标,推动酿酒原粮种植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十余年来,‘好粮酿好酒’的理念已融入产业链每个细节,但如何让消费者感知背后的工艺与匠心?

韩英表示:‘‘走进第一车间’活动就是想让消费者亲手触摸原粮,亲眼见证不同风土的特色。’自2021年起,这一活动先后抵达山西沁县、甘肃张掖、河北张北、山西汾阳、新疆奇台,参与者通过实地探访,读懂土地对作物的馈赠。

五年行走,‘走进汾酒第一车间’已超越地理溯源,成为对白酒产业源头的深度探索、对品质信仰的持续传递。正如酒业专家于瑞评价:‘这是汾酒的开创性价值!中国白酒的生命力来自种子的传承,走进这样的基地,就能感受到最核心的东西。’

今年,活动驻足吉林梨树黑土之上,以田野对话让人们贴近一粒高粱的生长轨迹。未来,当黑土地孕育的高粱化为杯中酒,饮下的不仅是汾酒的绵甜净爽,更是风土的沉淀与一份可被品尝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