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密探财经(ID:Spy Finance)
素有“三好生”之称的近1.4万亿级资产规模的成都银行,近日披露2025年三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其核心业绩指标增速显著放缓,市场表现低于此前预期,引发投资者广泛关注。
10月29日,成都银行股价开盘后领跌银行板块,全天走势低迷,最终收跌5.74%,报17.07元/股,一根“大阴线”直观反映出市场对其业绩的消极反应。股民情绪宣泄背后,折射出对银行未来盈利能力的担忧。

2025年前三季度,成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7.61亿元,同比增长3.01%;归母净利润94.93亿元,同比增长5.03%。尽管仍保持增长,但两项关键指标增速较上半年均下滑至少2个百分点,显示增长动能减弱。
拆分单季度数据可见,第三季度业绩压力更为突出。该季度实现营收54.91亿元,同比下降2.92%,而去年同期增速为1.14%;归母净利润28.76亿元,同比微增0.17%,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1.27%。这一表现与上半年形成鲜明对比,成为拖累全年增速的主因。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今年8月中旬原成都农商银行董事长黄建军接任成都银行董事长后的首份财报,新管理层面临业绩增长挑战。
从收入构成看,利息净收入仍是成都银行的主要支撑。前三季度实现利息净收入147.25亿元,同比增长8.23%,占总营收的83.15%。然而,非利息净收入板块表现疲软,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拖累。
具体来看,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3.75亿元,同比减少2.03亿元,降幅达35.17%;投资收益31.96亿元,同比微增3.77%;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亏损1.84亿元,同比降幅扩大1.5倍。与同梯队城商行如南京银行、重庆银行相比,成都银行在传统营收支柱上的表现明显逊色。

来源:密探财经图库
支出端方面,成都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支出65.01亿元,同比微降1.4%,但成本收入比同比上升0.46个百分点至25.21%。其中,业务及管理费44.78亿元,同比增长4.94%;信用减值损失18.09亿元,同比下降14.75%,延续了去年的下降趋势。
尽管降低拨备力度对短期利润形成正向影响,但成都银行拨备覆盖率已从高位回落。截至9月底,拨备覆盖率为433.08%,较去年底下降46.21个百分点,近两年持续下滑。这一变化主要源于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减少与新增不良规模加快。
资产规模方面,成都银行保持扩张态势。截至9月底,总资产约1.39万亿元,较去年底增加1351.39亿元,增幅10.81%;存款总额9864.32亿元,贷款总额8474.81亿元,分别增长11.35%和14.13%。
然而,资产质量指标出现恶化。不良贷款余额57.44亿元,较去年底增加8.56亿元,主要因损失类贷款增加;不良贷款率升至0.68%,较去年底上升0.02个百分点,打破了近一年半维持1.66%的纪录。这一变化引发市场对银行风险管控能力的质疑。
资本充足率方面,成都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77%,较去年底下滑0.29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0.52%,资本充足率14.39%,分别上升0.78和0.51个百分点。尽管整体资本水平仍符合监管要求,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偏低,需通过补充资本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为优化资本结构,成都银行近日获监管批复,将于11月下旬全额赎回60亿元年利率4.8%的“20成都银行永续债”,同时于今年8月新发行110亿元永续债,年利率降至2.28%。这一操作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但核心资本补充仍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