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口子窖第三季度净利暴跌93% 徽酒金花陷转型困局

时间:2025-10-30 16:04:47 来源:网易号外 作者:网易号外

作者|郑皓元 实习生|胡若葭

主编|陈俊宏

10月28日,口子窖(603589.SH)发布三季度财报,其前三季度营收约31.74亿元,同比减少27.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2亿元,同比下滑43.39%。其中,三季度单季业绩暴跌46.23%,净利润骤降92.55%,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滑102.11%。创公司上市以来单季业绩最大跌幅与最低净利润水平。

公开资料显示,此前包含国信、广发、招商证券等多家机构对口子窖净利润预测为同比下滑22-45%,而当前业绩的恶化程度已远超多家券商预期。

Q3盈利几近腰斩

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口子窖实现营收6.43亿元,同比下降46.23%;归母净利润仅为2696.51万元,同比暴跌92.55%。这一单季盈利规模不足三千万的表现,在三季度包含中秋国庆旺季的背景下尤为惨淡。回顾前三季度,公司累计营收31.74亿元,同比下降27.24%;净利润7.42亿元,同比下降43.39%。基本每股收益1.24元/股,同比下降43.38%,盈利能力大幅削弱。

产品方面,口子窖中高端产品阵地失守。前三季度高端白酒销售收入为29.61亿,同比下降27.98亿元;中档产品销售0.41亿元,同比下降15.38亿元;低档产品为1.74亿元,同比增长25.09%。中高档酒销量的下滑,也使得公司毛利率由同期的74.77%降至70.96%。

从销售渠道来看,渠道老化已掣肘口子窖的发展。前三季度口子窖直销(含团购)和批发代理渠道分别实现2.2亿元和29亿元的销售收入,占比超92%的批发代理渠道同比下滑29.7%,而直销渠道增速虽有64.94%,所能带来的销售收入贡献不足8%。

利润端的恶化不仅源于收入规模收缩,更与成本费用刚性密切相关。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为5.15亿元,同比下降17.52%,降幅远低于营收27.24%的降幅;管理费用不降反增,同比微升1.23%至2.83亿元;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6.03%至2219.07万元。在收入大幅下滑的背景下,费用端的相对高企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反映出公司在市场投入与组织运营上的效率困境。

现金流状况更是亮起红灯。前三季度,口子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9亿元,同比下滑208.91%;第三季度单季为-747.08万元,同比下降102.11%。公司解释称,这主要系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减少所致。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9.8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2.23亿元大幅缩水。货币资金余额也从2024年末的19.23亿元降至7.38亿元,应收票据更是从同期的6.34亿元减少至2.61亿元,降幅达59%,资金链压力凸显。

存货高企与合同负债下降进一步加剧了经营压力。截至2025年9月底,口子窖存货达62.18亿元,较2024年末的58.54亿元持续攀升;合同负债则从5.59亿元降至3.39亿元,反映出经销商打款意愿减弱,渠道信心不足。结合上半年数据,存货周转天数已攀升至1585天,远超行业健康水平,显示出库存去化艰难、动销不畅的严峻现实。

从单季度表现来看,口子窖的业绩失速自2025年第二季度已现端倪。当季营收同比下滑48.48%,净利润下滑70.91%,第三季度则进一步恶化。公司试图通过低档酒与直销渠道寻求突破,前三季度低档酒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25.09%,直销渠道增长64.94%至2.22亿元,但这些增长板块规模有限,难以对冲高档酒下滑带来的整体影响。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口子窖的业绩弹性明显弱于同行。

高档酒失守与区域依赖加剧

口子窖的业绩崩塌,本质上是其产品结构与区域布局长期失衡的结果。前三季度,公司高档白酒收入29.61亿元,同比下滑27.98%,成为拖累业绩的主因。中档白酒收入0.41亿元,同比下降15.38%;唯一增长的低档白酒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25.09%,但占比仅3.6%,难以扭转大局。

事实上,口子窖的高端化困境持续已久,2022-2024年间,公司高档白酒的销售收入增速由1.94%降至0.06%,上半年以来高端白酒持续负增长态势。自2023年推出兼10、兼20、兼30以来,口子窖试图以该系列卡位300元至千元价格带,实现对古井贡酒与迎驾贡酒的追赶。然而,市场反馈显示,兼系列在终端动销乏力,价格出现倒挂,渠道推力不足。尤其在200-300元价格带,兼8与兼16面临古井贡酒古8、迎驾贡酒洞9的激烈竞争,未能形成有效突破。

产品老化问题同样突出。口子窖在消费者心智中仍以"五年型""六年型"等百元价位产品为核心认知,其在2019年推出的"初夏珍储""仲秋珍储"等新品因与原有产品体系冲突而收效甚微。尽管公司试图通过"兼系列"重塑产品矩阵,但其与"口子"系列在香型、酒体、价格带上高度重叠,形成"左右手互搏",未能真正打开增量市场。

区域依赖痼疾未解。前三季度,口子窖在安徽省内收入25.87亿元,同比下滑27.24%;省外收入5.3亿元,同比下降23.93%。省内收入占比仍高达81.5%,显示出其全国化进程几乎停滞。在安徽省内,口子窖已被迎驾贡酒反超,沦为"徽酒老三",且与古井贡酒的差距持续拉大。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古井贡酒省内收入约82亿元,迎驾贡酒为23.64亿元,口子窖仅为21.01亿元。

渠道结构亦反映出公司转型之艰。前三季度,直销(含团购)渠道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64.94%,表现亮眼,但占比仅7%;批发代理渠道仍是主力,收入同比下滑近30%。尽管公司持续推进"1+N"小商制改革,经销商总数增至1121家,但其对终端动销的掌控力仍弱于古井、迎驾等对手,渠道精细化程度不足。

大商制桎梏与产能扩张悖论

口子窖的困境,更深层次源于其战略路径的摇摆与滞后。长期以来,公司依赖"大商制"模式,由实力雄厚的经销商主导区域市场运营,厂家仅负责生产与品牌支持。该模式在早期帮助口子窖快速占领市场,但也导致其与终端消费者脱节,新品推广乏力,渠道控制权旁落。

尽管口子窖自2019年起推动渠道改革,试图从"大商制"转向"平台化运营",并通过拆分代理权、发展团购渠道、增设经销商等方式提升渠道密度,但成效有限。2025年上半年,公司批发代理收入仍占渠道营收95%,同比下滑21.26%,显示传统渠道仍在持续萎缩。相比之下,古井贡酒凭借"人海战术"深耕终端,迎驾贡酒通过"1+1+N"模式强化渠道控制,均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渠道升级。

在产能布局上,口子窖的决策同样引发争议。公司持续推进"一企三园"项目建设,目标在两年内建成现代化白酒生产基地,以支撑"百亿口子"战略。然而,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设计产能8万千升,实际产量仅3.95万千升,产能利用率不足50%。在行业进入存量竞争、动销不畅的背景下,逆势扩张产能不仅无法带来增长,反而可能加剧资产闲置与折旧压力,构成"产能悖论"。

高端化战略的推进亦显得力不从心。口子窖在品牌宣传中自称"兼香型白酒代表",但其在千元价格带缺乏品牌认知基础与文化叙事能力。兼10、兼20等产品在口感、包装上的创新未能形成差异化价值锚点,反而因品牌力不足陷入与全国性名酒的"硬仗"。更矛盾的是,公司在高端化攻坚期反而削减营销费用,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5%,反映出其在战略投入上的犹豫与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