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四维图新9个月亏7亿后启动AI转型,效仿段永平求变

时间:2025-11-06 18:11:36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作者:中国企业家杂志



“既然学不了马斯克,就学段永平,敢为天下后。”——四维图新CEO程鹏在战略转型中如此表态。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任娅斐

编辑|马吉英

头图来源|受访者

连续三年亏损后,四维图新CEO程鹏的压力达到顶点。“亏得股东都骂我。”他在10月底的采访中坦言。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传统地图服务商,自2022年起在智能驾驶及芯片领域加大投入后,已累计净亏损超27亿元,其中2024年前三季度净亏损达7.08亿元,同比扩大45.55%。

面对严峻的财务数据,程鹏却展现出信心:“我们争取在一两年内把利润还给股东。”这背后是四维图新启动的第三次重大战略转型——从地图服务商升级为汽车行业“新型Tier1”,以AI为核心提供舱驾协同一站式解决方案。

作为中国最早的车载导航地图供应商,四维图新曾凭借测绘资质优势占据前装市场60%以上份额。但随着汽车行业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其传统业务受到百度、高德等互联网企业的冲击。2015年起,公司开始布局高精地图、自动驾驶、车联网及芯片领域,形成智云、智舱、智芯、智驾四大业务板块。

然而转型之路充满挑战。尽管2024年智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8.96%至22.54亿元,但智驾和智舱业务分别下滑28.08%和12.87%,两者合计收入占比仅11%。“市场仍把我们视为地图服务商。”程鹏坦言,为此公司正通过车路云一体化业务突破,已在20个试点城市布局,计划未来两三年实现商业化落地。


摄影:任娅斐

三次转型:从“地图人”到“AI人”

程鹏将公司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2002-2014年作为“地图人”深耕B端位置服务;2015-2021年转型“汽车人”布局智驾技术;2021年后向“AI人”进化,构建全栈智能化解决方案。2021年业务重组后,公司形成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和云服务的体系,但高精地图依赖症和“轻图”“无图”趋势的冲击,迫使其再次转型。

2023年,程鹏立下成为“新型Tier1”的军令状。今年10月,公司宣布品牌升级为SEEWAY.AI,推进“智驾+芯片+云”协同战略。副总裁孟庆昕透露,未来3-5年智驾业务收入占比将提升至60%,芯片业务占30%,传统智云业务降至第三位。

数据支撑着这一目标:2024-2025年上半年,四维图新与鉴智机器人累计获得585万套智驾方案定点,覆盖20余家主流车企的100余款车型。高阶智驾预计1.5-2年内完成定点,2年后进入量产阶段,目标渗透率达30%时实现百万台级装机。

亏损与破局:高研发投入下的生存战

财务压力如影随形。2022-2024年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累计55.4亿元,占总收入43.8%。为补充资金,2021年完成近40亿元定向增发,但截至今年上半年募集资金结余仅8.79亿元。

业务毛利率持续下滑更显严峻:智云业务从60.65%降至37.73%,智芯业务从53.77%降至31.67%,智舱业务从15.77%暴跌至6.72%。孟庆昕解释,这源于车企客户量产节奏延迟和AI转型期的高成本。

破局关键在于鉴智机器人。2025年9月,四维图新以现金增资及资产注入形式持有其39.14%股份,整合智驾业务成立“新鉴智”。此举每年减少5亿元研发支出,同时提升AI技术含量。程鹏期待双方合作研发端到端自动驾驶系统,并推动鉴智独立上市。

段永平模式:后发制人的生存哲学

面对智能驾驶下半场的激烈竞争,程鹏坦言:“既然学不了马斯克,就学段永平,敢为天下后。”他反思过去过度追求创新导致亏损,如今选择更稳健的路径——通过技术整合和商业化落地实现盈利。

公司预计2027年实现盈亏平衡,届时AI业务收入占比将达70%。这一目标背后,是程鹏对行业趋势的判断:“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风险太大,后发者可以通过技术迭代和成本控制后来居上。”

这场转型不仅是业务调整,更是一场生存战役。正如程鹏所言:“我们既要创新,又要盈利,这是痛定思痛后的迭代。”在智能驾驶浪潮中,四维图新正以AI为帆,驶向未知的深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