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A股市场流感概念板块迎来集体上涨行情。成分股中,维康药业(300878.SZ)涨幅达12.69%,特一药业(002728.SZ)、人民同泰(600829.SH)、太龙药业(600222.SH)均以10CM涨停收盘,联环药业(600513.SH)、华人健康(301408.SZ)等个股亦跟随走强。这场资本市场的异动,与当前严峻的流感防控形势密切相关。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秋冬季我国流感疫情高峰预计出现在12月中下旬至1月初,较往年提前约两周时间。当前全国流感活动呈现快速上升态势,甲型H3N2亚型病毒占比超过95%,同时伴有少量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王大燕特别指出,南方省份疫情强度显著高于北方,已有23个省份进入中流行水平。
本轮流感疫情呈现三大特征:一是甲型H3N2毒株传播效率较去年提升30%,且公众对该毒株的交叉免疫力普遍较低;二是国际人员流动加速叠加冷空气南下,导致病毒扩散速度加快;三是全球多国出现流感季提前现象,如日本较往年提前五周进入高发期,部分学校被迫停课。这些因素共同推高了我国本轮流感的防控压力。
面对严峻形势,国家疾控局推出三项重点防控措施:
疫苗接种攻坚战:2025年流感疫苗批签发量同比增长12%,但受9-11月接种黄金期需求集中影响,部分地区出现暂时性缺货。疾控部门建议未接种人群尽快补种,尤其优先覆盖医务人员、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等8类高风险人群。目前全国接种率较去年同期提升5.3个百分点。
药物储备强化: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被纳入战略储备清单,要求生产企业保障24小时生产线运转。国家医保局同步启动药品价格监测,防止囤积居奇。终端市场数据显示,多地药店的奥司他韦等主流抗流感药物已出现断货迹象,医院呼吸科、儿科门诊量环比增幅超30%。
监测预警升级:依托中国流感监测系统,对31个省份的发热门诊、学校、养老院等重点场所实施动态风险评估,每日发布疫情地图。通过大数据模型预测,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已启动分级响应机制。
流感疫情的持续发酵,直接推高了资本市场对相关概念股的关注度。投资者普遍认为,从疫苗研发到药物生产,从医疗器械到诊疗服务,整个产业链都将迎来业绩增长契机。具体来看,四大领域企业呈现差异化竞争优势:
传统抗流感药物领域:东阳光作为奥司他韦国内市占率64.8%的绝对龙头,其满负荷生产状态直接保障业绩弹性,成为短线资金追捧的核心标的;科伦药业则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吸引稳健型资金入驻,其渠道覆盖能力确保产品能快速触达终端。
国产创新药赛道:众生药业的昂拉地韦作为全球首款PB2靶点抑制剂,疗效优于传统药物且已启动医保谈判,叠加GLP-1减肥药管线的协同效应,成为中线布局的核心标的;济川药业的玛硒洛沙韦以“单次服药”的便利性切入市场,为儿童适用剂型进一步打开空间,320元/盒的定价彰显中高端市场竞争力;征祥医药作为玛硒洛沙韦研发方,虽市值较小,但医保准入后的戴维斯双击潜力备受关注。
疫苗与OTC领域:华兰疫苗等企业受益于接种需求释放,批签发量增长与接种率提升形成双重支撑;OTC龙头华润三九凭借999感冒灵的国民度和“预防-治疗-康复”全链条布局,50万家线下药店的渠道优势无人能及。
医药流通与防护物资:国药股份、老百姓等流通企业凭借配送网络优势,在药品周转加速中直接受益,区域龙头的业绩弹性尤为显著。防护物资领域虽未出现涨停潮,但口罩、消毒湿巾等产品的季节性需求增长已成定局,稳健型企业有望实现业绩稳步提升。
随着12月流感高峰的临近,这场由病毒引发的公共卫生挑战,正在转化为医药行业的新发展机遇。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资本市场到社区门诊,一场全民参与的流感防控攻坚战已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