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考公培训市场遇冷:协议班模式为何难以为继?

时间:2025-11-18 01:55:12 来源:快刀财经 作者:快刀财经

订阅 快刀财经 ▲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


当考公培训沦为高风险保险游戏:一场由协议班引发的行业危机

作者 :杨扬

来源: 读懂财经(ID: dudongcj )

在就业焦虑驱动的考公热潮中,一个反常现象正在上演:2026年国考报名人数达371.8万,较2021年激增1.4倍,但头部机构中公教育、粉笔上半年营收却分别同比下滑20.2%和8.5%。这场冰火两重天的背后,隐藏着考公培训行业最危险的商业模式——协议班。

协议班:天才发明还是致命陷阱?

曾几何时,考公培训是教育行业最暴利的生意。中公教育市值一度突破2600亿元,创始人李永新财富峰值达俞敏洪近五倍。其核心武器正是协议班模式:学员未通过考试可获大额退款,这种"对赌式"销售贡献了中公75%的收入。

该模式的本质是保险精算逻辑:用少数上岸学员的高额学费覆盖多数退费损失,同时将预付费资金用于短期投资。中公教育曾凭借此模式实现资金滚动发展,2020年投资收益达2.6亿元,占利润总额15%。

数据警示:2019-2021年,中公退费率从44.14%飙升至68.46%

当国考录取率从2021年的1.6%降至2026年的1.3%,这场精心设计的赌局开始失控。中公教育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账面货币资金1.77亿元,待退费却高达4.82亿元,资金链断裂风险骤增。

行业变局:从蓝海到红海的恶性竞争

考公市场的繁荣催生了3.7万家培训机构,其中不乏跨界玩家。新东方在2021年双减政策后,迅速将公务员考试纳入成人教育体系;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涌现大量个人IP工作室,通过低价策略抢占市场。

中公教育财报坦言:"区域性中小机构采用9.9元试听课等策略,导致行业销售费用率攀升至25.4%,较去年同期增加6个百分点。"这种以价换量的竞争,使得头部机构陷入"规模不经济"困境——线下教学依赖名师资源,区域扩张成本高昂,而协议班的高退费率进一步侵蚀利润。

转型困境:从考公培训到就业服务的艰难探索

面对行业逆周期,考公机构开启花式转型:

  • 健康赛道:某头部机构招聘营养师、健康管理师,试图从培训切入养生市场
  • 硬件突围:中公推出定价4999元的AI就业学习机,宣称搭载自研大模型
  • 直播带货:模仿新东方模式打造考公界"东方甄选",但副业收入占比不足3%

最终,中公教育选择回归就业服务本质。创始人李永新提出四大战略:恢复主业、发力AI就业、加大并购、推动业务AI化。其核心逻辑仍是"贩卖不安"——将就业焦虑转化为培训需求,只是这次的目标群体从考公考生扩大到所有求职者。

行业观察:当教育变成概率游戏

考公培训的兴衰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当教育机构将通过率作为赌注,将学员预付款视为风险投资本金,这场游戏就注定难以持续。一个人的上岸概率取决于教学水平、个人能力与时代机遇,而机构能控制的变量,不过十之一二。

正如某从业者所言:"我们不是在卖课程,而是在卖希望。但当希望变成概率,生意就变成了赌博。"这场由协议班引发的行业危机,或许正是考公热潮降温的前兆。


快刀财经

社群 | 内容 | 连接 | 商学院

商业快媒体、思维孵化器、价值试验场和洗欲中心。专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他行业。有趣、有料、有态度,加入我们,拥有您的私人商学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营销策划、社群电商、创业投资和知识充电服务。

投稿、转载、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iku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