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疯狂的时候,一天玩十几个小时是常态。”回忆起高中沉迷游戏的经历,22岁的冯骏仍心有余悸。那个周末午后,他锁上房门,戴上耳机,在虚拟刀光剑影中忘记了时间,直到母亲在门外反复询问:“游戏有这么好玩吗?”
像冯骏这样的青少年并非个例。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游戏障碍”正式列入《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与赌博同属“成瘾行为障碍”类别。数据显示,中国青少年游戏障碍平均患病率达5%,其中12-18岁群体尤为高危。当游戏从娱乐变为“电子鸦片”,如何科学识别与干预成为社会焦点。

游戏成瘾:从行为失控到疾病诊断
冯骏的游戏史始于初中“切水果”类小游戏,高中时升级为《王者荣耀》等竞技类游戏。尽管父母严格管控手机使用时间,但“越禁止越沉迷”的心理效应让他变本加厉。高二时,他偷攒两千元购买智能手机,加入宿舍组队游戏后,成绩从班级中游跌至下游,最终高考失利进入二本院校。
“游戏成了对抗压力的‘减压阀’,但这种逃避让现实问题更糟。”冯骏的案例符合ICD-11对游戏障碍的定义:持续12个月以上的失控行为模式,表现为对游戏时间、场景无法控制,游戏成为生活重心,且明知有害仍无法停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康复科副主任钟娜指出,确诊需同时满足失控、优先级错位、不顾后果三大特征,并伴随社会功能损伤如学业退步、人际疏离等。
争议从未停止。2013年美国精神病学学会将“网络游戏障碍”列入DSM-5附录,认为需进一步研究;2019年ICD-11将其纳入疾病分类后,欧洲游戏行业机构曾质疑“过早诊断可能掩盖抑郁症等其他障碍”。钟娜作为ICD-11现场研究协调员回应:“临床存在大量需要系统诊疗的病例,严格诊断标准是为了避免过度医疗。”


成瘾机制:虚拟奖励如何重塑大脑
北京回龙观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杨可冰曾接诊一名“985”高校学生,该生因自由时间骤增陷入游戏失控,最终面临退学危机。该中心数据显示,患者以12-18岁青少年为主,男性占比超七成。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张锦涛分析,游戏成瘾高发与青少年大脑发育特点密切相关:25岁前前额叶皮层尚未成熟,理性决策能力较弱,而游戏通过即时反馈、社交奖励等机制精准刺激奖赏回路,形成“刺激-快感-依赖”的恶性循环。
游戏设计师的“套路”更加剧了这种依赖。某资深设计师透露,团队会通过心理学原理设计任务难度与奖励节奏,例如让玩家在即将放弃时获得稀有装备,或通过社交排名激发竞争欲。张锦涛警告:“当现实社交支持不足时,青少年更易在虚拟世界寻求归属感,这种替代性满足会进一步削弱现实社交能力。”
共病现象普遍存在。杨可冰指出,约七成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ADHD或焦虑症。以抑郁症为例,患者通过游戏逃避现实低落情绪,但游戏结束后空虚感加剧,形成“情绪低落→游戏逃避→更低落”的循环,最终导致游戏障碍与其他精神问题相互强化。

治疗困境:从急性戒断到长期管理
在北京回龙观医院的开放病房,患者通过心理剧、剧本杀等团体活动重建现实社交能力。杨可冰介绍,治疗采用“全病程管理”模式:急性期通过替代治疗缓解戒断反应,稳定期开展动机式访谈增强改变意愿,康复期结合认知行为治疗调整负面思维模式。针对共病症状,药物与物理治疗(如经颅磁刺激)作为辅助手段。
然而,治疗成功率不足三成。杨可冰坦言:“游戏障碍像高血压等慢性病,需要持续干预。但许多家长期望‘一治就好’,这种认知偏差导致患者中途放弃治疗。”数据显示,日本仅1%的疑似患者寻求专业帮助,中国虽开展“家校联合预防”,但仍有大量患者因功能损害严重无法就医。
社会支持体系亟待完善。内蒙古财经大学心理咨询师严云鹤建议,社会工作者应与家庭、学校形成“治疗同盟”,从环境层面干预康复过程。张锦涛团队的研究显示,通过自我认知训练可降低大学生对游戏的心理依赖,冯骏的案例印证了这一点——通过登山等户外运动获得成就感后,他的日均游戏时间从十小时降至三小时。

预防先行:识别早期信号是关键
深圳初二学生航航的母亲陷入两难:网络上的“戒网瘾机构”宣传夸张,但带孩子就医又担心“小题大做”。这种犹豫普遍存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调查显示,仅15%的高风险玩家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早期识别至关重要。杨可冰建议,当孩子出现成绩骤降、拒绝社交、情绪暴躁等信号时,家长应立即寻求专业评估。即使未达疾病标准,医生也可提供时间管理、情绪调节等技巧,帮助修复亲子关系。钟娜强调:“防控需前置,家庭和学校应建立‘沉迷预警机制’,通过观察作息变化、网络使用时长等指标,在问题恶化前介入。”
游戏障碍的防治是一场持久战。从ICD-11的疾病认定到临床诊疗体系的建立,从家庭认知提升到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唯有多方协同才能为青少年筑起健康防线。正如杨可冰所说:“我们无法彻底消灭游戏,但可以帮助孩子学会与它和平共处。”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冯骏、航航为化名)
发于2025.11.24总第1213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游戏成瘾,如何治疗?
记者:孙厚铭(sunhouming1@163.com)
作者:胡可欣
编辑:杜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