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同时担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是一位在经济学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
9月21日,一场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及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季度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在这场汇聚了众多经济学者的盛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明,就稳经济、稳楼市及应对债务问题等核心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
张明首先强调了债务问题的严重性。他引用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指出,过高的债务负担会损害微观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导致家庭消费减少、企业投资缩减,进而加剧物价下行。物价下行又会推高实际利率,使债务负担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打破低物价循环的关键在于降低债务,修复微观主体的资产负债表。
针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张明提出了三点具体措施:一是推动债务置换和债务重组。近年来,在中央政府的批准下,地方省级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置换低层级政府债务,这是债务置换的有效方式。此外,还可考虑对本金进行削减,即实施债务重组。二是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是应对债务问题的重要举措。三是补充资本金,帮助微观主体修复资产负债表。目前,已通过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地方政府和家庭部门同样需要补充资本金,地方政府可通过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补充项目资本金,家庭部门则需推动经济平稳运行,财政可加大对家庭部门的直接补贴,并增加家庭财产性收入。
张明还指出,尽管今年股市投资情绪高涨,股市上涨带来财富效应,但当前更大的背景是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中。因此,要放大股市的财富效应,必须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在当前经济基本面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股市为何能上涨?我个人理解,最重要的还是流动性带来的。因此,在股市上涨的同时,我们需要做好相关工作。”张明表示,证监会已在强化制度建设,包括反对上市公司造假、反对关联交易、推动长期投资者入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鼓励上市公司分红等。同时,还需推动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回升向好。
针对当前稳经济的举措,张明给出了五方面的政策建议:
第一,未来应设定名义GDP增速目标。假定“十五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速能稳定在5%左右,同时设定适宜的通胀目标,如2%,则名义GDP的增长目标约为7%。这个目标应具有强约束性。
第二,当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固然需要,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更为重要。美联储降息为我国货币政策打开了空间,后续有进一步降准降息的可能。同时,要修复微观主体的资产负债表,需要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建议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重点投向四方面:改善低收入群体收入、帮助地方政府化债(重点放在应收账款上,以解决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及企业、银行的问题,化解“三角债”)、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投放政策性工具帮助地方政府筹措项目资本金。
第三,化解债务固然重要,但对债务也应推行逆周期管理。在经济承压时,要对债务问题有更高的容忍度,用时间来换空间。
第四,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已指明方向,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存量城市更新同样需要大量资金及中央财政和金融资源的支持,这对形成投资增量很有帮助。此外,房地产市场还需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一线城市应进一步放松所有的限购限贷;另一方面,对于地方重要的房地产头部民企,需要给予适当救助,避免房企资金链断裂。
第五,从中长期维度来看,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当前,制造业很多行业存在“内卷”,但服务业的潜力还很大。因此,需要进一步放开服务业管制,更好地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同时,通过推出新的制度型开放措施,进一步开放服务业,以吸引高质量的外国直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