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全文共1590字,阅读全文约需5分钟
10月1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正式发布批复文件,核准崔炳文担任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信托”)董事及董事长的任职资格。这一人事变动标志着上海信托高层管理团队完成关键调整。
本文首发于21金融圈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作者 | 余纪昕
编辑 | 肖嘉
新媒体运营 | 张舒惠
作为国内信托业历史最悠久的机构之一,上海信托成立于1981年,注册资本50亿元人民币。其股权结构高度集中,控股股东浦发银行持股比例达97.3333%。公司业务覆盖资产管理、家族财富管理、投行服务、公益信托等全链条,是国内业务品种最齐全的信托机构之一。
资料来源: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
崔炳文现任浦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兼总法律顾问,拥有跨银行体系的复合型管理经验。其职业生涯始于工商银行天津分行,历任津西支行副行长、东丽支行副行长(主持工作)。加入浦发银行后,先后担任天津分行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公司金融部总经理、北京分行行长等要职,并兼任总行集团客户部总经理、金融市场部(北京)总经理。
此次人事变动早有端倪。2024年5月,市场曾传言浦发银行风险业务总监张宝全将接任董事长,但上海信托当时回应称需完成内部换届程序并经监管核准。2024年12月9日,公司第七届董事会选举张宝全为董事长,但其任职资格至今未获监管部门最终确认。今年浦发银行半年报显示,张宝全已转任上海信托副董事长。
依托浦发银行的资源优势,上海信托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2亿元,净利润6.69亿元,虽同比分别下降77.25%和86.49%,但信托资产规模达9568.23亿元,较年初增长82.9%。资产质量方面,年末不良资产5.55亿元,不良率2.48%,较期初下降1.15个百分点。
面对行业变革,上海信托正加速战略转型。公司在年报中明确提出:强化政策研究与风险研判,审慎控制融资类业务规模,持续压缩房地产和政府融资平台业务。同时,以“三分类”框架为核心,推动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升级,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
自2025年9月《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修订实施以来,信托业迎来密集人事调整。9月16日至19日,金融监管总局地方局集中批复了中信信托、平安信托、国投泰康信托及陆家嘴信托四家头部机构的高管任职资格,被业内称为“最密集人事变动周”。
9月30日,吉林信托董事吕进任职资格获批;10月13日,四川监管局核准李正斌担任中铁信托总经理。这一系列调整与新规要求密切相关。
新修订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明确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定位,从业务范围、公司治理到风险防控作出系统规范。要求信托公司打破“刚性兑付”,强化受托人责任,同时加强股东管理、关联交易管控,建立受益人利益导向的考核机制。
在风险防控层面,新规督促公司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特别强调受托履职合规与操作风险管理。监管层面提高最低注册资本要求,强化资本与拨备管理,实施穿透式监管,并健全风险处置与市场退出机制。
当前信托业正处于深度转型期,各机构在零售业务、风险化解、产业投资等领域各有侧重,但均围绕信托本源展开。崔炳文的履新或将为上海信托注入新的发展动能,其转型成效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