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寒武纪估值或涨超60%:AI风口下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5-10-21 08:13:0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期,寒武纪(688256.SH)公布的三季报数据引发市场热议:单季营收达17.27亿元,同比增长1332.52%;净利润5.66亿元,同比增长390.23%。这一亮眼表现不仅印证了AI算力需求的爆发,更让高盛等机构对其未来估值充满信心。据高盛10月18日研报,寒武纪当前市值约5360亿元,而其维持的9月初目标价对应市值达8795亿元,意味着仍有超60%的上涨空间。

业绩爆发:AI算力需求与国产替代的双重驱动

寒武纪的业绩突破并非偶然。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激增4347.82%;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其中,云端产品线营收28.7亿元,成为绝对主力。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386.38%和320.1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更是增长264.52%。

公司三季报将业绩增长归因于“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财务指标亦透露出积极信号:截至三季度末,存货达37.29亿元,同比增长267.33%,反映公司积极备货以应对订单增长;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虽为-0.29亿元,但同比改善98.38%,显示销售回款显著增加。

分析师指出,寒武纪的业绩爆发得益于三大驱动因素:

  • AI算力需求井喷:全球科技巨头持续加大AI算力硬件投资。华鑫证券研报显示,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北美四大CSP(云服务提供商)2025年Capex预计达3510亿至3570亿美元。国内方面,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大厂亦纷纷提升资本开支用于算力基础建设。
  • 国产替代加速:美国对AI芯片出口管制的层层加码,正在改写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显示,中国AI Server市场外购英伟达、超威等芯片比例将从2024年的63%下降至2025年的42%,而本土芯片供应商占比将提升至40%。
  • 技术生态协同:寒武纪与DeepSeek、商汤等企业的战略合作不断深化。9月30日,DeepSeek-V3.2-Exp发布,寒武纪实现全兼容;10月15日,商汤宣布与寒武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软硬件联合优化。

估值跃升的底气:产品线布局与资金储备

面对高盛给出的2104元目标价,寒武纪的底气来自哪里?

首先,产品线布局是寒武纪的核心优势。自2016年成立以来,公司已推出用于终端场景的寒武纪1A、1H、1M系列智能处理器;基于思元100、270、290和370芯片的云端智能加速卡;以及基于思元220芯片的边缘智能加速卡。其产品可支持大模型训练及推理、视觉、语音处理、自然语言处理及推荐系统等多样化AI任务,辐射云计算、能源、教育、金融、电信、医疗、互联网等行业。

其次,资金储备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充足弹药。今年10月,寒武纪通过定增获得39.85亿元资金,用于硬件开发与软件生态建设。此次定增发行价格为1195.02元/股,发行对象包括广发基金、UBSAG、新华资产等13家机构。

风险警示:客户集中度、估值溢价与供应链稳定性

然而,高光背后,寒武纪亦面临多重风险。

客户集中度高是首要风险。2022至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由84.94%攀升至94.63%,2024年对单一最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比高达79.15%。若大客户订单减少或合作关系发生变化,可能对公司收入稳定性造成冲击。

估值高企同样值得警惕。今年8月27日,寒武纪股价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股王”,28日创下1595.88元/股的历史高点。高估值意味着市场已计入大量未来增长预期,任何不及预期的情况都可能引发股价调整。8月28日,寒武纪公告称,公司股价涨幅显著高于同行业公司及相关指数,存在脱离基本面的风险,投资者参与交易可能面临较大风险。

供应链稳定性亦构成潜在风险。集成电路行业链专业化分工且技术门槛较高,若关键原材料或制造环节受到地缘政治、政策调控或突发事件影响,可能造成生产延误或成本上升,从而影响业绩兑现能力。

截至10月20日收盘,寒武纪股价报1281.12元/股,总市值5360亿元,市盈率、市净率均显著高于行业水平。在AI超级风口下,寒武纪的估值跃升既反映了市场对其技术实力与市场前景的认可,也暴露了客户依赖、估值泡沫及供应链风险等潜在挑战。未来,公司能否在技术迭代与市场竞争中持续巩固护城河,将决定其估值能否从“叙事溢价”走向“价值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