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 马帅莎) 公安部法制局局长郝云宏17日在北京表示,近年来,为强化执法源头管控,公安机关持续深化受立案制度改革,通过制度创新与科技赋能,确保人民群众报案“应接必接、该受必受、当立则立”,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当日,公安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公安机关围绕建设法治公安目标,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郝云宏在会上详细介绍了规范接报案与立案工作的核心举措。
郝云宏指出,各地公安机关严格执行“三个当场”制度与首接责任制度,针对群众上门报案场景,要求民警当场完成接报案登记、接收证据材料、出具接报案回执,并明确告知查询案件进展的途径。同时,通过线上系统实现全量案件类警情的登记管理,推动受立案工作向便民化、公开化、规范化、高效化转型。
为进一步优化报案体验,公安机关大力推进接报案场所标准化建设。郝云宏透露,多地已建成集中式接报案中心,对案件实行归口管理。以广西为例,全区120个县级公安机关全部设立接报案中心,通过规范管理实现资源整合。数据显示,2024年广西刑事案件超期立案问题同比下降20.4%,改革成效显著。
在监督管理层面,公安机关通过完善案管机制、加强案管队伍建设,并充分运用智能化监管工具,落实案件类警情动态清零机制。系统可对疑似应立未立案件、未落实“三个当场”的警情进行智慧筛查、智能评查,通过预警推送督促实时整改,确保案件办理全程可追溯、责任可追究。
郝云宏强调,此次改革通过制度约束与技术支撑双管齐下,既解决了群众报案难、立案难的问题,也推动了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构建法治化社会环境奠定坚实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