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速览

山西静乐:汾河滩蜕变后花园,生态富民绘就绿色新画卷

时间:2025-11-18 15:45: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于晓艳

中新网忻州11月18日电 题:山西静乐:汾河滩蜕变后花园 生态富民绘就绿色新画卷

作者 杨佩佩

初冬时节,山西忻州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内,碧水潺潺、鹭鸟翔集、林水相依,宛如一幅灵动的生态画卷。成群的水鸟或优雅踱步,或婉转鸣唱,在蒲草芦苇间嬉戏繁衍,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场景。

山西静乐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冬日美景

生态屏障:从源头治理到全域修复

静乐县作为汾河自源头流经的第二个县域,自古便有“百里汾河川,太原后花园”的美誉。近年来,该县以“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为抓手,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模式,系统推进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保护。通过河道清淤、湿地修复、植被恢复等举措,汾河水量丰沛、水质提升、风光旖旎的生态格局初步形成。

作为华北平原生态屏障和山西重要水源涵养区,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对区域气候调节、生态功能提升及供水安全保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复合生态系统由河流、湿地、水库、沼泽构成,是汾河流域河流源头中人为干扰最小的区域之一,生态原真性显著。

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成果

生物宝库:原生态湿地焕发新生机

据湿地公园工作人员王煜介绍,该公园自2014年启动建设,2019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挂牌,成为忻州唯一的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多年保护与建设,公园内388种维管束植物与173种野生脊椎动物形成稳定生态群落,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黑鹳等珍稀物种频现,生物多样性指数显著提升。

“这里的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湿地植被基本处于原始自然状态。”王煜指出,公园通过修复受损湿地、控制人为干扰,为动植物提供了优质栖息地。数据显示,公园内湿地率达62%,原生湿地保护率超90%,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基因库。

汾河川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景观

绿色经济:生态红利催生富民产业

生态环境的改善直接带动了乡村经济转型。在汾河沿线18个村庄,静乐县因地制宜发展水产养殖、庭院经济与乡村旅游,打造“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垂钓采摘”的生态旅游模式。鹅城镇杨家崖村依托湿地公园景观优势,通过发展民宿、农家乐与露营基地,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成为县域经济新增长点。

“小时候这里沙砾遍地,现在水清岸绿,连黑鹳都成了常客。”在湿地公园工作7年的鱼崖底村村民李全全感慨道。据统计,公园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带动周边300余户村民就业,生态旅游收入占当地农民收入比重逐年提升。

未来展望:打造多功能复合型生态典范

静乐县官方表示,将以汾河川河流湿地为基础,持续推进生态涵养、科普教育与低碳示范功能融合,构建“一核三带多点”生态发展格局。通过厚植生态底色、激活绿色动能,书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静乐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