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河池11月19日电(韦彪 韩其峻)近日,广西河池市东兰县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因游戏代练使用外挂程序引发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依法判决代练服务提供方赔偿玩家经济损失6200元。该案明确了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边界,为游戏行业合规发展提供了司法指引。
2025年6月,玩家小李为提升游戏账号进度,与代练小郑达成口头协议,约定由小郑代刷游戏币及完成指定任务,小李支付325元代练费用。然而,小郑在代练过程中违规使用非法外挂程序,被游戏公司安全系统检测发现,导致小李的游戏账号被处以3650天(约十年)封禁处罚。
双方曾通过微信协商确认账号价值为6200元,小郑承诺转账赔偿,但在两次转账未成功后拒绝继续履行义务。小李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小郑赔偿财产损失30000元并承担全部诉讼费用。
东兰法院审理认为,网络游戏账号使用权作为网络虚拟财产,具有可支配性、排他性和经济价值,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条保护。被告小郑违反合同义务和游戏规则使用外挂,是导致账号封禁的直接原因,应承担主要赔偿责任;原告小李委托代练的行为违反了游戏许可及服务协议中禁止代练的约定,对损害发生存在一定过错,需分担相应责任。
法院同时认定,双方通过微信协商确认的6200元赔偿数额系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最终判决:小郑赔偿小李经济损失6200元,驳回小李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275元由小李负担75元、小郑负担200元。
主审法官指出,代练和使用外挂均为游戏公司明确禁止的行为,不仅破坏公平竞技环境,还可能导致账号封禁、虚拟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委托代练的玩家因自身存在过错需分担责任,而制作、销售游戏外挂更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八十五条,面临刑事责任追究。
法官提醒广大游戏玩家:应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和法律法规,拒绝代练、外挂等违规服务,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娱乐环境。若因违规行为导致权益受损,将难以获得法律全面保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