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监管部门披露的一系列针对阳光人寿的行政处罚案例,犹如一面明镜,清晰映照出这家拥有16年历史的寿险公司在合规经营方面存在的系统性缺陷。从基层机构到总公司,违规行为频发,暴露出其内控管理的多重漏洞。
10月21日,阳光人寿湖州中心支公司因财务造假及代理人学历造假等严重问题,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州监管分局处以警告及35.5万元罚款;同时,相关责任人何舜被警告并罚款4万元,陈家平被警告并罚款0.2万元。这一处罚案例,直接指向了基层机构在财务与人员管理上的失控。

无独有偶,10月17日,阳光人寿河北两家分支机构因许可证管理失控再次受到处罚,进一步凸显了其在基础合规管理上的薄弱环节。而早在8月,总公司更因虚假报告、资金运用违规等行为,被监管部门施以221万元的重罚,显示出违规行为已从基层蔓延至核心管理层。
这一系列处罚事件,如同一幅层层展开的画卷,揭示了阳光人寿从总公司到基层机构的多层次管理漏洞。据统计,2023年阳光人寿累计收到的罚金已超300万元,违法违规行为呈现“多点开花”的复杂态势。业务层面涉及销售误导、费率违规、虚假报告等问题;管理层面则暴露出财务造假、证照管理混乱等内控失效情况;人员管理方面,代理人资质造假、高管履职不到位等现象屡见不鲜。
这种全面性的合规失守,深刻反映出阳光人寿在快速扩张过程中,风控体系建设未能同步跟进。如同高速行驶却缺乏有效制动系统的车辆,其潜藏的风险不容忽视。尤为值得警惕的是,处罚决定书中多次出现“编制虚假资料”等表述,暗示部分违规行为可能存在主观故意。
基层机构频频触碰监管红线,也暴露出总公司对分支机构管控力度的不足。作为阳光保险集团旗下的核心子公司,阳光人寿当前面临的合规挑战,极有可能对整个集团的声誉和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监管部门连续开出罚单,释放出强化保险业合规监管的明确信号。对于阳光人寿而言,当务之急是构建一套覆盖全业务流程的合规管理体系,加强对营销队伍的规范管理。同时,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内控效能,将合规要求融入企业经营的DNA,避免陷入“屡罚屡犯”的恶性循环。
(编辑/陈小泉 来源/燕梳师院)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