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娃哈哈的品牌归属问题,近期再度出现重大反转。据媒体报道,宗馥莉所控股的宏胜系已下发通知,明确2026年将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山东娃哈哈经销商证实,已接到宏胜系业务员要求缴纳保证金、明年继续销售娃哈哈产品的通知。
在宗庆后遗产纷争尚未明朗之际,10月10日,宗馥莉辞去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及董事长职务的消息引爆舆论场。据公开信息,她已于9月12日通过集团股东会和董事会相关程序完成辞职。
2024年2月,宗庆后突然离世,宗馥莉接班后,这已是她第二次辞职。早在2024年7月,宗馥莉曾向董事会提交辞呈,理由是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及部分股东对其经营管理合理性提出质疑,导致其无法履行管理职责。一周后,公司声明称经股东协商,宗馥莉决定继续履职。
此次辞职似乎无回旋余地。自2024年8月正式出任董事长仅一年多,宗馥莉的离职令外界意外,但细观其接班后的举措,一切似有迹可循。

2024年8月出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的宗馥莉,于2025年10月辞职。图/视觉中国
接班以来,宗馥莉持续将资源从娃哈哈集团转移至其实控的‘体外公司’。这一策略在宗庆后时代已现端倪。1996年,娃哈哈集团与法国达能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达能持股51%,娃哈哈以商标注资占股49%。但达能发现,自2001年起,娃哈哈将商标许可给87家非合资公司使用,这些公司均由宗庆后家族控制。
这场‘达娃之争’以达能2009年出售股份告终,却让宗氏家族的‘体外公司’浮出水面。其中,宗馥莉实控的宏胜饮料集团最初为娃哈哈代工,后逐步掌控生产、销售环节。《经济参考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境内‘娃哈哈系’总资产达370.47亿元,净利润47.67亿元,而国资参股的娃哈哈集团资产总额仅58.07亿元,净利润1871.28万元。
2024年8月,宗馥莉继承宗庆后29.4%股权后,董事会改选,‘宏胜系’洪婵婵、叶雅琼成为董事,五名董事会成员中三名来自‘宏胜系’。此后,娃哈哈集团员工被要求转签劳动合同至宏胜集团,涉及管理层及基层员工。
转签引发员工收入下降担忧。娃哈哈集团员工收入包括‘干股分红’,源自员工持股会。集团三大股东中,杭州市上城区文商旅集团持股46%,宗庆后持股29.4%,职工持股会持股24.6%。2018年改革后,员工股份被回购,改为‘干股分红’,涉及1万多名员工。部分管理层‘干股分红’占年收入一半,普通员工转签宏胜后改为年薪制,收入下降两三成,引发部分员工抵制。
在资源转移中,‘娃哈哈’商标成为关键目标。尽管‘体外公司’掌控生产、销售,但商标归属娃哈哈集团。2025年2月,集团曾公告将商标转让至宗馥莉持股51%的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但转让被叫停。5月,宏胜集团注册‘娃小宗’商标,并向经销商发出通知,称因历史问题无法解决,2026年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
宗馥莉在加速与娃哈哈集团‘切割’的同时,逐步集中‘体外公司’控制权。2024年8月,娃哈哈集团员工持股会所持杭州萧山顺发食品包装有限公司34.53%股权被0元转让给宗馥莉实控企业。此前,宗庆后所持65.47%股份已由宗馥莉继承,公司由其100%控股。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浙江启力投资有限公司。员工持股会原持40%股权,现已转让给宗馥莉。浙江启力是浙江娃哈哈食品饮料营销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为娃哈哈主要销售公司之一。目前,娃哈哈主要销售公司均由宗馥莉掌控。
快消品行业资深观察人士路胜贞指出,宗馥莉对经销商体系进行变革,集中销售代理权,取消小户、弱户经营权,以利用大户资源集中管理。但这种变革建立在与主品牌利益纠葛不清的前提下,可能引发不稳定。
同时,宗氏家族控制的‘体外公司’也面临清理。今年7月,娃哈哈集团以商标授权到期为由,要求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停产。该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宗伟,两个‘娃哈哈’商标授权分别于2021年1月28日、2023年2月5日到期。
在宗馥莉集中权力时,国资开始频频现身。今年年中,杭州市上城区财政局回应称已成立专班介入宗庆后遗产纷争,被视为国资下场的信号。宗伟此前透露,娃哈哈集团股东杭州市上城区国资方曾派调查组调查,并给董事会发函表明不认可停产决定。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郑志刚分析,娃哈哈的特殊性在于其混合所有制属性,国资在历史上尊重宗庆后,但在宗馥莉接班后,国资试图以股东角色发挥更重要作用。宗馥莉离职可能是其与国资经营理念长期不一致的结果。
被要求停产后,上海娃哈哈饮用水有限公司启用‘沪小娃’商标,宣传海报写道:‘至真至纯、同宗同源’。宗庆后的胞弟宗泽后也推出新品牌‘娃小智’,并于10月10日在杭州举行全国招商会,购买10万元以上产品即可获得区域独家经销商资格。
2024年11月,宗泽后实控的宗师傅饮料推出‘益品宗师AD钙奶’,口味、定价、包装均与娃哈哈AD钙奶相似。新推出的‘娃小智’主打‘宗氏家族新锐饮料品牌’,产品矩阵涵盖AD钙奶、矿泉水、椰子水、八宝粥等,与娃哈哈核心产品雷同。
宗馥莉辞职后,宗泽后曾在朋友圈感慨,娃哈哈不是宗家的,宗家只是和员工及消费者共同创建了这个品牌。
‘娃小宗’‘沪小娃’‘娃小智’等宗氏家族品牌正欲分食娃哈哈市场,经销商面临困惑。有娃哈哈桶装水经销商表示,目前未接到切换新品牌的通知,但网络流传的通知让她担忧。‘新品牌需要重新做市场教育,更换海报、向客户解释都是成本。’她不确定消费者能否接受‘娃小宗’,此前宏胜集团推出的果蔬汁、茶饮产品未被市场认可,老客户流失可能导致库存亏损。
郑志刚认为,娃哈哈长期采用松散的品牌管理政策,除统一合同使用娃哈哈品牌外,合作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上自成体系,大股东国资可能长期默许。这导致不同品牌短期内纷纷出现,一方面出于宗庆后对企业快速发展的权宜回应,另一方面也是对家族利益的平衡和兼顾。
2024年11月,娃哈哈在销售会议上透露,2024年业绩已‘拉齐十年前规模’,但未披露具体数字。公开资料显示,2013年娃哈哈销售规模接近783亿元,2014年约为720亿元,市场推测其2024年销售额可能达到700亿元左右,而2023年销售业绩为512亿元。
路胜贞分析,宗庆后去世后,其口碑给消费者、经销商带来爱屋及乌效应,推动业绩增长。但对娃哈哈而言,保住去年业绩已非常难,短期下滑压力大,长期也会带来品牌损伤。经销商难以同时经营娃哈哈和宗馥莉创立的其他品牌,尤其在利益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可能受到同业竞争条款限制,只能二选一。
他认为,无论是‘娃小宗’‘沪小娃’还是其他新品牌,都面临经销商代理意愿、消费者认可、同行竞争等多重挑战。尤其在秋冬饮料淡季,消费意愿和经销意愿双向走低,品牌创新风险巨大。品牌的创新不仅是名称创新,还包括产品技术、产品壁垒的创新,单纯的品牌名称、产品模仿和渠道促销不能保证成功。
前述经销商表示,她关注到通知提到,公司将持续与相关股东就‘娃哈哈’商标使用事宜保持沟通,争取解决方案。这让她不敢切换到新品牌,‘这是否意味着使用娃哈哈商标仍有转机?一旦如此,‘娃小宗’就会成为过渡产品’。
宗馥莉与娃哈哈集团之间的关系是否还有转机尚不得而知,而新近被任命为娃哈哈集团总经理的许思敏同样出自‘宏胜系’。
记者:陈惟杉
编辑: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