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史航
随着各地相继公布2025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数据,中国外贸十强城市的年度竞争格局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深圳与上海的“外贸第一城”之争持续胶着,金华以超20%的增速成为黑马,青岛与杭州则围绕第十名展开激烈角逐。这场年末变局不仅反映了区域经济的韧性,更揭示了中国外贸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转型路径。

图源:海关总署;制图:时代周报记者 史航
2025年前三季度,深圳以33643.3亿元的进出口总额继续领跑全国,上海则以33410.8亿元紧随其后,两者差距仅232.5亿元。这场持续两年的“冠军争夺战”呈现明显拉锯态势:2024年底深圳曾以4.5万亿元规模超越上海登顶,但今年一季度上海便以微弱优势反超;年中深圳凭借171.9亿元优势重夺榜首,第三季度上海又将差距缩小至232.5亿元。
从增速曲线看,深圳前三季度实现0.1%的正增长,较上半年-1.1%的增速明显回暖;上海则从上半年2.4%的增速提升至5.4%,展现出更强的后劲。贸易结构方面,上海对金砖国家出口增长27.7%,对非洲出口激增79.2%;深圳则在香港、台湾地区及欧盟、日本等市场保持8.6%-17.3%的增速。

深圳盐田港 图源:图虫创意
在“外贸第五城”的争夺中,东莞与宁波的竞争同样激烈。2024年宁波曾以微弱优势超越东莞,但今年前三季度东莞凭借11650.2亿元的进出口总额和14.4%的增速再度领先。数据显示,东莞民营外贸主体贡献了62.6%的进出口值,同比增长21.7%;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超七成,其中集成电路、电工器材等品类增速达17.1%-22.5%。
宁波虽以10922.6亿元总额和3.7%增速位居第六,但其对欧盟、美国进出口分别下降3.4%和26.9%,暴露出传统市场依赖的风险。这场竞争实质上是民营经济活力与外贸结构优化的较量,东莞的胜出印证了民营主体在复杂环境中的抗风险能力。
浙江金华无疑是今年外贸十强中的最大惊喜。继2024年首次跻身十强后,其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达7906.6亿元,同比增长20.7%,增速高居榜首。这座拥有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城市,通过结构性升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金华的崛起表明,传统外贸城市通过产业升级和运输方式创新,完全能在新竞争格局中占据优势。
随着金华升至第八位,青岛成为十强“守门员”。今年前三季度,青岛进出口总额6762.8亿元,同比下降0.9%,其中对东盟、欧盟、美国进出口分别下降8%、3.4%和26.9%。这种下降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但也为追赶者提供了机会。
位列第11、12位的杭州和成都正加速逼近:杭州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6742.6亿元,同比增长7.1%,与青岛差距仅20.2亿元;成都以6452亿元规模和6.1%增速创历史新高。这两座城市分别依托数字经济和成渝双城经济圈优势,展现出强劲的后发潜力。

图源:图虫创意
面对关税复杂化、外需不足等挑战,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指出,中国完备的产业体系和不断提升的创新水平是外贸稳定的基础。数据显示,制造业新动能加快培育,企业通过个性化、定制化解决方案拓展市场空间。这种以创新驱动、市场导向的转型,正是中国外贸在压力下保持韧性的核心动力。
随着年末冲刺阶段到来,深圳与上海的冠军之争、东莞与宁波的第五城之争、青岛与杭蓉的十强守卫战,将共同谱写2025年中国外贸的终局篇章。这场竞争不仅关乎城市排名,更预示着中国外贸在新发展格局下的转型方向。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