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外滩年会期间,美国知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高级研究员马丁·乔赞帕(Martin Chorzempa)接受媒体专访,围绕中国数字金融创新、央行数字货币(CBDC)发展及全球货币体系变革展开深度解析。

作为2013-2015年在中国工作生活的国际学者,乔赞帕亲眼见证了中国支付体系的颠覆性变革。'初到中国时,90%的交易依赖现金,而两年后数字支付已覆盖95%的消费场景。'他回忆道,支付宝与微信支付构建的无现金社会不仅重构了消费习惯,更通过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推动了普惠金融发展。这段经历促使他深入研究并出版《无现金革命:中国的货币再造》一书。
对比该书出版后的行业变化,乔赞帕指出中国金融科技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政策重心从鼓励私营企业创新转向强化风险防控,导致创新速度有所放缓。尽管央行数字货币(ECNY)研发取得战略突破,但尚未形成完整的商业应用生态。'这种调整不是停滞,而是为可持续创新奠定基础。'
在展望数字货币全球化时,乔赞帕强调中美路径选择将决定未来格局:'是私营稳定币主导,还是央行数字货币体系胜出?'他特别指出,尽管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仍不及美元,但跨境支付中使用范围持续扩大,2025年人民币借贷需求显著上升,这与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密切相关。
针对当前国际形势,乔赞帕直言'传统多边机构影响力衰退,各国正通过灵活机制探索新协调模式'。虽然中美关系面临挑战,但他认为其他国家间的合作仍可能催生积极成果。'真正的全球新秩序尚未形成,但在多极化、数字化、绿色化交汇点上,合作开放仍是唯一可持续选择。'
这位国际经济学者最后强调:'构建新秩序的挑战远大于破坏,但无论是中美还是全球社会,都需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共同方向。'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