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AI陪伴市场:2025年狂欢背后的隐忧与行业洗牌

时间:2025-10-25 11:04:27 来源:霞光社 作者:霞光社



作者|乌塔

编辑|李小天

‘一个20元的芯片,能让50元的玩偶卖到500元。这或许是2025年普通人最容易参与的‘暴利’投资。’社交平台上,一位用户如此评价AI陪伴硬件的造富神话。从芬兰智能穿戴公司Oura完成2亿美元D轮融资,到国内跃然创新BubblePal AI挂件单月销量突破25万台,AI陪伴赛道正以惊人速度扩张,但狂欢背后,隐忧已悄然浮现。

作为当前增速最快的科技赛道之一,AI陪伴硬件的市场表现堪称‘现象级’。2025年初,Oura年销量突破250万枚,销售额达5亿美元;国内东莞的AI玩具工厂月产能超20万台,潮玩之乡的产业带效应显著。然而,社交媒体上‘售价过高’‘人工智障’‘诈骗风险’等吐槽,揭示出行业‘一头热消费’的困境——营利模式尚未完全打通,用户付费意愿与产品价值存在明显错位。

软件端的变局同样剧烈。曾风靡一时的‘精神树洞’类应用悄然退场,而意识到‘情绪价值复制粘贴’不可持续的开发者,开始转向实用化路线。中小厂商在细分赛道挣扎求生,头部应用则通过‘躺平收割’维持生存。‘AI陪伴’的风口,似乎正将部分参与者抛离赛道。



行业格局正在经历深度重构。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初已有117家公司入局AI硬件,其中七成来自中国;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超300家,中国企业占比过半。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智能陪伴市场规模达28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00亿元),预计2025-2030年将以30.8%的复合增长率扩张。Ray-Ban Meta AI眼镜销量破百万,眼镜、耳机类陪伴硬件成为时尚新宠,占据全品类半数规模。

头部科技公司的布局更显激进。OpenAI斥65亿美元收购AI硬件初创公司io,字节跳动推出陪伴玩偶‘显眼包’和智能耳机Ola Friend。但半年后,Meta Connect大会上的新品热度虽在,行业局势已悄然生变——玩具类取代穿戴设备,成为增速最快的品类。

京东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AI玩具销量环比增长6倍,年同比增速超200%。跃然创新BubblePal挂件单月销量25万台,按700元单价计算,销售额破亿。‘AI山海经’野生IP衍生出毛绒玩具、手办等数十种商品,亚马逊、TikTok Shop总销售额破百万,利润率达25-30%。低门槛、高回报的特性,吸引大量参与者涌入低阶AI玩具赛道。

成本透明化进一步加剧竞争。通信芯片从业者透露,AI玩具芯片方案模组成本仅十几至二十元;手作爱好者DIY的AI语音机器人总成本不足80元,评论区甚至有人称芯片成本可压缩至个位数。SevenUp Capital创始人赵楠指出,毛绒玩具嵌入AI模块后,售价可从150-200元飙升至500元,低成本投入带来近10倍回报。



云端模型调用成本的下降,为低阶AI玩具爆发提供了技术支撑。2024年5月豆包主力模型定价低至0.0008元/千Tokens,12月字节视觉理解大模型输入价格仅3厘/千Tokens。东莞某科技公司CEO透露,2025年2月工厂AI玩具意向订单达几十万;大匠鑫龙科技月产能约20万台,潮玩之乡的产能释放速度惊人。

在低阶产品平铺市场的同时,头部品牌已通过情感需求实现占位。2019年推出宠物陪伴机器人的Enabot,三年内销量增长93.6%;可触未来智能桌面设备Looi日均互动超15次,众筹金额达470万。更高阶的AI陪伴机器人则向细分赛道进军:教育陪伴、老年陪伴、家政陪伴、医疗陪伴成为四大方向,其中教育赛道因辐射高消费能力群体,成为最拥挤的领域。

霞光社统计显示,国产教育属性AI陪伴产品超20个。但消费者反馈两极分化——有人现场订购499元AI玩具后,直言‘钱白花了,产品几乎是垃圾’。这反映出行业在技术成熟度与用户体验间的失衡。





相较于硬件,AI陪伴软件的‘长跑’更显曲折。十年前,技术力不足使‘人工智障’成为行业标签,赛道仅限小众。疫情激发的陪伴需求,叠加ChatGPT的爆发,让AI陪伴成为资本新风口。2023年5月,Character.AI移动端首周下载量突破170万次,被谷歌评为年度最佳AI应用;2024年3月a16z报告显示,10款AI陪伴产品入选全球最火50个AI应用榜单。

截至2025年7月,全球超128款AI陪伴类App上线,累计下载量破2.2亿次,用户投入超2亿美元,同比增长60%。但情绪价值的过度消耗,让部分应用遭遇‘死亡宣判’——2025年2月,‘星野’日下载量从2万次骤降至7000次,‘猫箱’广告投放量暴跌90%。

为突破瓶颈,部分AI软件选择走向实用性。7月14日,马斯克xAI为Grok App上线‘智能伴侣’模式,推出哥特风萝莉‘Ani’和毒舌红熊猫‘Bad Rudi’。SuperGrok订阅用户(30美元/月)可享受撒娇、情话服务,好感度达3级后还可解锁NSFW模式。上线24小时内,#宅男们的集体春天#话题浏览量破3000万,一句‘这是我这辈子最浪漫的30美元投资’引发数万人共鸣。


科幻爱情电影《她》中的台词:人与人工智能的相爱

10月15日,OpenAI宣布ChatGPT将推出年龄分级系统,允许为成年用户提供成人内容。以情色为切入点的‘实用化’路线,成为部分AI陪伴软件的生存策略。与此同时,‘逗逗游戏伙伴’等主打游戏攻略的细分应用,也通过‘神队友陪玩’定位收揽800万用户,并加速出海布局。

日本公司Odd Number则选择背靠大树,将‘AI男子’引入Line即时通讯平台,以契合用户社交习惯的方式提升便利性。在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偏路’成为活下来的唯一选择。



AI陪伴应用的非自然死亡,暴露出行业结构性问题。澎湃2025年全球百大AI APP榜单中,字节跳动、阿里、腾讯、百度等大厂软件占比近四分之一;a16z第五版互联网AI产品TOP50榜单中,前30名几乎被科技巨头包揽。大厂凭借容错率、生态场景和数据优势,构建起难以逾越的壁垒。

硬件赛道也出现首个牺牲者。2020年,美国AI陪伴机器人公司Embodied推出售价1500美元的Moxie儿童机器人,年订阅费达720美元。尽管被《时代》杂志评为‘2020年最佳发明之一’,但高昂价格和持续亏损,最终导致其在2025年4月破产。公告称,‘领投方在最后阶段退出,导致公司失去运营可能性’。

数据安全问题同样严峻。10月8日,Cybernews曝光AI陪伴应用Chattee Chat和GiMe ChatAI的服务器暴露于公网,超40万名用户的4300万余条私密对话和60万余张图片泄露。10月13日,美国加州签署SB 243法案,要求AI陪伴聊天机器人建立安全保护机制,防止技术滥用带来的心理与伦理风险。

如今的AI陪伴赛道,犹如一场冰火交织的博弈。一边是监管趋严、盈利模式模糊、创新资源门槛高企;另一边是低成本诱惑下的‘赚快钱’冲动。在这场风暴中,所有参与者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