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陈婷 赵毅 深圳报道
近日,北大医药(000788.SZ)发布重要公告,宣布收到公司董事长、总裁徐晰人的书面《授权委托书》。据公告内容,徐晰人因个人原因暂时无法履行董事长及总裁职责,故授权公司董事陈岳忠代为行使董事长职责,同时授权公司常务副总裁余孟川代为行使总裁及法定代表人职责。该授权自徐晰人签署书面《授权委托书》之日起正式生效,有效期至徐晰人以书面形式提前通知受托人及公司终止上述授权时止。
公告进一步指出,北大医药董事会目前运行正常,公司生产经营未受到徐晰人无法履职事项的影响,整体生产经营情况保持稳定。不过,公司方面并未提及徐晰人无法履职的具体原因,引发市场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北大医药股价出现波动。10月27日至28日,公司股价持续下跌,截至10月28日收盘,报6.18元/股,市场对此反应较为敏感。
回顾徐晰人的上任历程,2024年12月,其控制的新优势国际商业管理(杭州)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通过收购西南合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间接取得了北大医药的控股权。基于该笔交易,徐晰人以极低的价格(1元)并通过承接大笔债权的方式“入主”北大医药,成为其实控人,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进入2025年,北大医药的人事变动愈发频繁。7月,公司发布了多条人事变动公告,其中聘任徐晰人为公司总裁、余孟川为公司常务副总裁。至此,徐晰人集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总裁三大要职于一身,成为北大医药的核心人物。然而,执掌仅三个月后,徐晰人便因个人原因暂时无法履职,这无疑给北大医药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公开资料显示,北大医药前身为始建于1965年的西南合成制药厂,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2003年加入北大方正集团,成为方正集团产业核心成员。2022年,中国平安通过参与方正集团重整取得了北大医药的控制权。然而,仅过两年,北大医药便从“平安系”背景转变为由徐晰人控制,这一转变也反映了医药行业的激烈竞争和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
从业务结构来看,北大医药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制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涉及医药流通以及医疗服务等业务。其中,药品流通业务撑起了公司的主要营收,但药品制造业务才是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这表明北大医药在医药产业链上具有较为完整的布局,但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和利润波动的挑战。
今年4月,北大医药公告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长期服务合同到期后即终止业务合作。该事项预计将导致公司今年下半年销售收入、净利润减少的风险,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担忧。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北大医药营收同比下降5.04%至约9.57亿元,但净利润同比增长15.51%至约1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3.5%至约9816.38万元。然而,经营性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却同比下降55.19%至约2310.77万元,显示出公司资金链面临一定的压力。
(编辑:曹学平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