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品渥食品:转型之路步履维艰,业绩增长困境待解

时间:2025-10-29 09:07:36 来源:斑马消费 作者:斑马消费

斑马消费 陈晓京

当进口商品的风口逐渐退去,品渥食品(300892.SZ)仍在寻找业绩增长的突破口。近日,公司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其营业收入继续下滑,短期内改善前景不明朗。随着乳品和啤酒两大核心产品市场遇冷,曾经“躺着赚钱”的日子已成为过去式。

增长乏力:业绩持续承压

进口牛奶和啤酒的“黄金时代”未能为品渥食品带来持续的收入增长。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89亿元,同比下降7.69%;归母净利润1215.33万元,同比大增312.18%,但扣非后净利润仅927.68万元,同比增长190.98%。第三季度表现更为疲软,营业收入2.18亿元,同比下降5.95%,归母净利润亏损129.73万元,同比下滑112.07%。

从长期趋势看,公司营业收入已连续三年下滑,从2022年的15.39亿元降至2024年的8.76亿元。2021年至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29.72%、88.26%,2023年更是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亏损规模达7337万元。2024年虽实现扭亏,但主要依赖内部降本增效和非经营性损益,主营业务仍未彻底改善。

市场分析认为,在消费市场疲软、产品销售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品渥食品的业绩增长更多是“纸面回暖”。中小投资者对此表示担忧,公司市值已大幅缩水,截至昨日收盘,总市值为34.76亿元,较2020年高峰期的88亿元缩水超六成。

产品全线受挫:核心业务增长停滞

品渥食品早年通过进口国外牛奶、啤酒等商品,抓住了国内消费者对进口商品的青睐,逐步建立起自有品牌体系。2012年后,公司相继推出乳品品牌德亚、啤酒品牌瓦伦丁,以及谷物品牌亨利、粮油品牌品利等,采用海外采购原料+海外代工+国内销售的模式运营。

然而,近年来海外采购成本上涨、国内消费市场疲软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公司主力产品销售持续承压。2022年,乳品系列、啤酒系列、谷物系列、综合食品系列收入分别同比下降6.17%、9.30%、24.46%和22.76%。2023年和2024年,四大系列销售全线下降,其中乳品系列收入骤降对公司影响最大,两年分别实现收入8.91亿元和6.6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4.96%和25.86%。

乳品业务的萎缩与本土乳企的崛起和国际奶价波动密切相关。随着国内乳制品品质提升和行业严监管,各大乳企展开全方位竞争,进口乳制品的成本和价格优势逐渐消失。同样,啤酒业务也面临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2023年至2024年,啤酒系列收入分别实现1.31亿元和1.2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4.09%和2.46%。乳品、啤酒两大业务收入不断萎缩,而新培育的谷物、粮油品牌又不足以支撑业绩,公司陷入尴尬境地。

转型缓慢:战略调整效果有限

自1997年前身上海魁春实业成立以来,品渥食品多次尝试战略转型,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上世纪90年代末,公司创始人王牧看准进口商品商机,通过上海魁春涉足进口商品销售领域,逐步完成原始积累。2012年前,王牧开始拓宽业务模式,着手自有品牌建设,推出德亚品牌,委托德国乳制品企业代工生产,再运到国内市场销售。

受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国内乳制品市场遭遇重挫,消费者信心大受打击,进口乳制品因安全信赖感受到热捧。2012年至2020年,国内进口乳制品金额由47亿美元增至139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1.4%。在此期间,德亚牛奶凭借德国代工+进口奶源的产品定位,精准契合消费者对进口乳品的需求,保持多年进口牛奶市场份额第一,2022年市场占有率达21%。

然而,随着国内乳制品品质提升和行业严监管,各大乳企展开全方位竞争,品渥食品进口牛奶产品越来越不好卖。公司从进口商品贸易商逐渐向品牌商转型,在“德亚”和“瓦伦丁”之外,先后推出“亨利”和“品利”,介入谷物和粮油细分赛道,其后又涉足奶酪赛道。为加持自有品牌,公司一步步走向上游,2021年前通过海外并购介入超高温灭菌牛奶(UHT)赛道,2024年斥资亿元在上海建设的奶酪工厂投产,同年原制奶酪产品上市。但目前该业务尚处培育期,尚未对收入形成有效支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