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雨辰
2025年10月,一则“商务部公告附件首次改用WPS格式”的词条冲上微博热搜——这一细节标志着国产办公软件从“备选工具”正式跃升为“官方标配”。历经二十余年研发,国产软件正以技术突破回应“自主可控”的时代命题,而信创产业的破局之路,也因软硬件协同优化的探索而愈发清晰。
当前,国产芯片性能已逼近国际中高端水平,但软件适配不足、全链条协同滞后等问题仍制约用户体验。如何打破“1+1<2”的困局?诚迈科技董事长王继平在接受时代周报专访时给出答案:“信息系统是完整链条,软硬件协同优化是关键。”
作为操作系统领域的领军企业,诚迈科技(2006年成立,2017年深交所上市)不仅统信操作系统入选首批国家信创目录产品,更在2024年推出信创硬件矩阵,以“操作系统+芯片”技术融合模式,成为行业协同优化的典型样本。
王继平从国产化信号、适配痛点、技术突破与未来规划三方面,拆解信创产业的破局路径。

诚迈科技董事长王继平,受访者提供
“关键核心技术必须自主可控。”王继平直言,中美科技博弈下,信创已从国家政策倾斜的“可选项”转变为关键行业“必选项”。这既是机遇,也是硬实力较量:“行业获得前所未有的支持,但挑战在于,必须快速提升技术水平甚至超越国外产品,才能摆脱‘卡脖子’困境。”
商务部公告采用WPS格式被王继平视为“国产软件的重要正名”。他分析,这并非偶然,而是金山办公等企业数十年积累的必然结果:“国产办公软件性能已达国际水平,全面国产化契机已至。”WPS的突破更提振了信创生态信心:“它证明只要坚持研发,国产产品完全能赶超国外。”
尽管部分领域取得突破,但信创系统整体适配仍面临挑战。王继平指出,信息系统是“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安全软件的完整链条”,需各环节协同优化。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产业链“各自为战”导致的协同不足。
“国产芯片速度达英特尔中高级水平,操作系统接近Windows 10,但组合后常出现‘1+1<2’。”王继平以用户反馈为例,“国产电脑常被抱怨开机慢、卡顿、死机,而国外产品经数十年打磨已解决这些问题。核心原因不是单一产品不行,而是软硬件协作不够紧密。”
针对痛点,诚迈科技推出“软硬件协同优化”方案。2024年,公司依托操作系统技术积累切入信创硬件领域,推出诚迈高性能信创电脑P1系列,今年又扩展至N1系列笔记本、S1系列服务器、L1系列打印机等产品矩阵,核心思路是“用软件优势补硬件短板”。
“我们从元器件选型严控质量,针对每款电脑定制操作系统,对底层专项优化,再经大量测试解决问题——类似手机、汽车行业的稳定性要求,我们迁移到了信创电脑上。”王继平透露,目前诚迈信创电脑已实现“十秒内开机”,长期使用不卡顿、不死机,“基本解决了用户最头疼的痛点”。
破局之外,诚迈科技的创新未止步。王继平重点提及“AI融合”方向:“国务院提出‘AI+’战略,信创与AI结合是必然趋势。我们的第一步是让AI在国产设备上‘能用’。”
据悉,诚迈参股公司统信软件的新款UOS已支持国内大模型,并开发“AI+场景”功能:“例如将AI与文件搜索、邮件、网页阅读结合,用户转写邮件、搜文件、总结内容时可无缝衔接,在不知不觉中享受AI便利。”王继平认为,AI是提升国产系统“好用度”的关键——让用户从“能用”到“好用”再到“爱用”。
此外,诚迈鸿志HongZOS桌面操作系统已完成与龙芯3A6000处理器深度适配,预装本地DeepSeek 7B模型,无需联网即可AI交互;硬件方面,诚迈P1系列台式机也具备DeepSeek AI本地部署能力,为办公场景提供智能解决方案。
谈及信创产品国际化前景,王继平透露诚迈科技已启动出海尝试:“一是国产产品功能快速追赶,技术出海条件成熟;二是‘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电子产品兴趣浓厚。”目前公司正与周边国家实质性洽谈,“不久后海外市场或可见诚迈信创产品。”
展望未来三到五年,王继平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行业层面“团结协作”,联合攻关技术瓶颈,优化产品;二是市场竞争“有序化”,拒绝价格战——“利润薄弱会拖累研发投入,不利于长期发展。”
信创产业的突围从非“独角戏”,而是全行业的“攻坚战”。国产信创正以实践回应“自主可控”命题,尽管生态建设需时间沉淀、技术突破需持续投入、国际竞争需更强底气,但王继平坚信:“前途光明,道路曲折,需坚定信心,勇毅前行。”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