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足力健跨界卖水饺:银发经济下的新赛道突围

时间:2025-10-30 17:11:59 来源:金角财经 作者:金角财经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温颖颖

当#足力健回应跨界卖水饺#登上热搜时,这家以老人鞋闻名的品牌正以惊人速度重构商业版图。从制鞋到食品,从单一品类到会员制生态,足力健的转型之路折射出中国银发经济的深层变革。

双渠道突围:五个月60家门店的扩张密码

2025年5月,足力健食品店以线上商城+线下门店的组合拳杀入零售市场。这个曾占据老人鞋市场40%份额的品牌,如今在食品领域展现出更凶猛的攻势:采用付费会员制模式,五个月内开出近60家门店,会员数突破9万。

对比零售业标杆山姆会员店的发展轨迹,足力健的扩张速度堪称现象级。沃尔玛中国CEO朱晓静曾披露,山姆会员数突破100万耗时21年,年均增长约4.8万。而足力健仅用半年就达成9万会员的积累,其线下门店日均新增会员超500人,线上渠道复购率达68%。

爆款数据更具说服力:速冻水饺月销突破1.2万单,有机饮料累计销量超65万瓶。在餐饮业普遍遭遇增长瓶颈的当下,足力健食品店却实现单店月均流水32万元,客单价维持在28-35元区间。



价格屠夫的生存法则:3.5元软糖背后的商业逻辑

走进足力健食品店,绿底白字的招牌与悬挂的促销标语营造出熟悉的市井气息。200余个SKU中,85%为米面粮油、速冻食品等高频消费品,其中:

  • 速冻水饺:4.9元/袋(非会员价7.9元)
  • 有机玉米:10元/8根(市面均价15元)
  • 蓝莓叶黄素酯软糖:会员价3.5元/瓶(原价7.9元)

这种极致性价比策略源自精准的成本控制。通过「充值送会员」模式(充300送100),实际会员获取成本被压缩至3.3元/人。线上商城数据显示,销量前20的商品会员价均低于10元,其中9.9元特价区贡献了37%的销售额。

创始人张京康的野心不止于此。根据规划,2026年底将在河南开设1000家门店,单店年营收目标1000万元。若按此推算,仅河南市场即可创造百亿营收,相当于其鞋履业务历史峰值的2.3倍。



银发经济的精准卡位:从送礼经济到自主消费

足力健的转型实为一场代际消费革命。2016年签约张凯丽代言后,品牌通过央视广告和社区渗透策略快速崛起,2019年门店突破5000家。但过度依赖子女送礼场景的弊端在2020年显现:三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债务峰值达7亿元。

转折点在于对老年群体消费心理的重新洞察。民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银发经济规模突破7万亿元。但传统老人鞋市场受限于「子女购买」模式,市场规模被锁定在200亿元区间。

足力健食品店破解了这一困局:

  1. 决策自主化:食品作为日常必需品,老年人可独立决策购买,消除「乱花钱」的心理负担
  2. 健康刚需化:主打有机、低GI概念,1L装苹果汁(配料仅苹果汁+水)会员价5.9元,契合控糖需求
  3. 场景社区化:75%门店位于居民区1公里范围内,与菜市场、社区医院形成消费闭环

这种转型已见成效。某门店店长透露:「很多老人每周来三次,就为买9.9元的鸡蛋和现包水饺。」网友评论更直观:「我妈看到足力健卖饺子,比看到我回家还兴奋。」

供应链暗礁:代工模式下的品控挑战

快速扩张背后,供应链隐患逐渐显现。据《新快报》调查,足力健食品90%产品依赖代工,仅3家合作工厂具备有机认证资质。这种轻资产模式虽能降低前期投入,却埋下品控风险:

  • 某批次杂粮包被检出微生物超标
  • 苹果汁产品出现沉淀物投诉
  • 速冻水饺皮厚度波动引发差评

对比行业标杆,山姆花费30年建立全球采购网络,将供应商利润控制在8%-10%同时压低进货价。而足力健计划5年后才启动自建供应链,这段空窗期可能成为发展掣肘。

更严峻的是健康定位带来的质量压力。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检测报告、包装材料要求远高于普通商品,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足力健食品的质检咨询量是同类产品的2.3倍。

实验进行时:物有所值信仰的商业验证

这场跨界实验的本质,是用硬折扣模式重构银发消费场景。当年轻人纠结于「雪王还是山姆」时,老年人用实际行动做出选择:某郑州门店的会员中,60岁以上群体占比达71%,他们更关注1.9元的红枣水是否真材实料,而非包装是否精致。

但商业世界的残酷在于,跑得快不如活得久。盒马X会员店的关停、每日优鲜的崩盘,都在警示规模扩张的边界。足力健若想在银发经济中持续领跑,或许该记住创始人张京康的另一句话:「先把一家店的模式跑通,比开一千家店更重要。」

在这场关于「物有所值」的朴素信仰实验中,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远川研究所《足力健水饺,是什么鬼》

商业评论《足力健,盯上3亿“新中老年人”的钱包》

新快报《从“脚”到“饺”,足力健要跑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