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中美经贸“板门店式”会晤:釜山对话聚焦哪些核心议题?

时间:2025-10-30 18:06:38 来源:宋鸿兵 作者:宋鸿兵

中美高层会谈的核心目标始终是达成共识而非对抗升级。10月29日中国外交部正式确认,中美两国领导人将于10月30日在韩国釜山举行重要会晤,就双边关系及全球经贸领域的焦点问题展开深度对话。这场备受瞩目的会晤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关键博弈?

元首外交的“规定动作”:谈判桌下的精密筹备

根据国际外交惯例,元首级会晤的议程设置通常经过多轮磋商。正如体操比赛的“规定动作”与“禁止动作”,双方谈判团队往往在领导人会面前已形成协议草案。这种机制既能确保会晤效率,又可避免因分歧过大导致不欢而散。此次釜山会晤的议题框架,正是基于10月25-26日马来西亚吉隆坡会谈成果构建而成。

谈判桌上的微妙博弈:人员配置与肢体语言

值得关注的是,美方此次未派出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等“鹰派代表”,仅由财政部长贝森特率队。会谈结束后,美方代表团选择从地下停车场悄然离场,而中方代表李成钢则通过正门向媒体微笑致意。这种截然不同的离场方式,折射出双方谈判成果的微妙差异。据李成钢透露,双方围绕海事物流限制、关税暂停期延长、芬太尼关税、农产品贸易及出口管制等五大领域展开建设性磋商,在多个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

吉隆坡共识的实质突破:美方放弃关税威胁

贝森特在会后向美媒证实,双方已达成“非常实质性的框架协议”,美方明确表示“不再考虑”对中国加征100%惩罚性关税。这一表态标志着中美经贸摩擦出现重大转机。具体来看:

  • 海事物流博弈:美国虽参股多家海运公司,但全球十大港口中中国占据七席的客观现实,使其针对中国造船业的301调查失去战略价值。中方通过稀土管控等反制措施,成功迫使美方重新评估打压政策。
  • 关税政策调整:当前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20%芬太尼关税(2025年2-3月)及10%对等关税。若美方降低10%关税,中国商品综合税率将回落至2025年4月前水平,与东南亚主要经济体基本持平。
  • 农产品贸易妥协:中国承诺扩大美国大豆进口,既满足国内需求,又避免美国农州选民对特朗普政府产生不满,为2026年中期选举埋下政治伏笔。
  • 出口管制博弈:稀土供应链与芯片技术的双向管控仍是核心矛盾点,最终成果取决于美方具体撤销多少针对中国企业的制裁措施。


特朗普政府的“最后筹码”与谈判必然性

尽管美方在釜山会晤中展现妥协姿态,但特朗普政府仍在四处制造谈判筹码:10月密集与日韩澳及东南亚国家签署稀土合作协议,并就中国停止跨国收养政策表达强硬立场。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恰恰印证了毛主席1953年对抗美援朝的论断:“美帝国主义者...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就是逼得不得已了。”当前中国通过稀土管控等反制措施,已让美国深刻认识到全面脱钩的代价——这不仅是经济层面的两败俱伤,更可能引发全球产业链的系统性崩溃。

釜山会晤的象征意义:全球经贸的“板门店时刻”

选择在朝鲜半岛局势敏感期举行会晤,本身具有深远战略寓意。正如板门店协议为朝鲜半岛带来持久和平,中美若能在经贸领域达成稳定框架,将为动荡的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当前中国正处于产业升级关键期,美国也难以承受硬脱钩的冲击。这场“规定动作”与“即兴发挥”交织的谈判,或许正在书写全球经贸新秩序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