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最新汽车召回公告,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召回2019年12月10日至2023年7月11日期间生产的98,408辆科莱威纯电动汽车。这一事件将这家中国老牌汽车制造商的质量管控问题推至聚光灯下。作为曾连续多年蝉联国内销量冠军的汽车巨头,上汽集团2024年批发销量同比下滑20.07%至401.3万辆,被比亚迪反超,折射出其转型阵痛期的深层挑战。
环境维度表现亮眼,双碳战略稳步推进
根据万得ESG评分体系,上汽集团以A级评分位居行业中上游。在《中国汽车行业ESG评价指南》划定的环境维度中,该集团在应对气候变化与资源使用两大核心指标上表现突出。董事会层面设立战略与ESG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执行层组建双碳工作小组,形成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的完整治理架构。

来源:wind官网
在气候行动方面,上汽集团构建了覆盖生产端、产品端、产业链端的三维转型体系。通过建设分布式光伏系统、升级智能微电网、改造高耗能设备等措施,实现年产值能耗下降3%的目标,绿电使用比例持续提升。水资源管理领域则建立"制度优化+技术改造+意识提升"的协同机制,将节水理念贯穿研发、生产、办公全流程。

来源:中国汽车行业ESG评价指南
产品质量存隐患,硬件缺陷引担忧
社会维度表现暴露出明显短板。车质网近30天投诉数据显示,上汽通用别克英朗因转向系统故障高居投诉榜第二位,方向盘偏移、转向卡滞等问题直接影响行车安全。上汽大众两款车型则深陷变速器异响、顿挫等硬件缺陷。这些集中于动力总成、底盘系统的质量问题,反映出质量管控体系可能存在系统性漏洞。

来源:车质网
员工流失率攀升,管理文化待优化
2023年员工主动离职率6.3%虽低于广汽、长城等企业,但较比亚迪(2.97%)、一汽集团(1.5%)存在差距,2024年该指标进一步升至6.9%。智己汽车"加班文化"引发的舆论风波更具警示意义——CEO刘涛在L6发布会公开提及员工因加班错过孩子出生、送子女住校等案例,被网友批评传递错误价值观,暴露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层危机。
治理机制待完善,反腐风暴显挑战
2024年11月14日,原副总裁陈德美受贿案一审开庭,涉案金额达2946.95万元,折射出内部治理机制的薄弱环节。尽管上汽集团已启动多轮人事调整与组织优化,但要构建透明高效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仍需持续发力。
新能源转型遇瓶颈,战略执行待突破
早在2016年,上汽便联合阿里巴巴推出荣威RX5互联网汽车,但后续发展出现战略偏差。多品牌并行导致资源分散,五菱宏光MINI EV在低端市场成功后,未能及时在中高端市场建立竞争优势。2023年管理层调整后,集团通过强化技术研发、重构营销体系、拓展国际合作等举措明确转型路径,但全面成效仍有待市场检验。



来源:上汽集团2024年度ESG报告
参考资料:
《上汽集团:2024年度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ESG评价指南》
《上汽集团尝到了新能源转型的甜头?》盖世汽车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