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10月27日,韩国庆州火车站。中新社记者 刘旭 摄
文/刘亮 尹倩芸
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韩国庆州隆重举行,这是APEC框架下的最高级别会议。时隔20年,韩国再次担任APEC东道主,为亚太区域合作注入新动力。
会议前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尽管面临全球经济波动、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挑战,2025年上半年亚太地区经济增速仍超预期,亚洲继续担当全球增长的核心引擎。据预测,今明两年亚太地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60%,凸显其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周密分析称,亚太经济的韧性源于区域内绝大多数经济体坚持开放合作理念,持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同时,亚太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高端制造等前沿产业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升级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数据显示,亚太地区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超60%,贸易额占比近50%,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0%。区域内开放的合作模式有效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与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指出,亚太新兴经济体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增长潜力持续释放。未来,这些经济体将通过深化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动力源。
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升级:从1.0到3.0的跨越
当地时间10月28日,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标志着双方合作迈入更高水平。自贸区从1.0版到3.0版的升级,清晰展现了区域经济合作持续深化的轨迹。
中国与东盟的深度合作,不仅有效缓解了地区面临的保护主义等外部冲击,更吸引了区域内更多经济体参与,推动经贸联系日益紧密。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机制的支持下,亚太成员间形成了稳定、可持续的产业链供应链网络。
分析认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模式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典范,未来双方将继续扩大市场开放,提升贸易合作水平,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韩经贸合作:新空间、新机遇
此次APEC会议在韩国庆州举行,为中韩经贸合作开辟了新空间,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
数据显示,202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3280.8亿美元,中国连续21年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则稳居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韩国韩中联合会会长、龙仁大学教授朴胜赞表示,韩中建交33年来,经贸合作基础坚实。韩国在半导体、电池、氢能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而中国在产业链完整性、市场规模等方面具备独特条件,双方合作空间广阔。
2025年正值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十周年,双方已就协定第二阶段举行多轮谈判,在跨境服务贸易、投资、金融服务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
随着中韩自贸协定谈判深入推进、RCEP红利持续释放,标准互认、贸易便利化等举措将为双边经贸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钱政宇指出,中韩地方合作呈现多层次、多维度发展态势。通过城市结对、示范区联动、物流整合与数字赋能,两国地方合作成为推动务实合作的重要力量。
例如,中国威海与韩国仁川的“双城双馆”模式堪称典范。自2015年以来,双方围绕投资促进、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开展系统合作,累计举办经贸交流活动超320场,拉动进出口贸易额达10亿美元。依托“四港联动”与中韩多式联运机制,中韩双方构建了高效的国际物流黄金通道,带动跨境电商迅猛发展。2024年,威海对韩跨境电商零售出口额跃居全国首位,发展势头强劲。
此外,中国去年对韩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激发了韩国民众赴华旅游热情。今年9月,韩国政府对中国团体游客临时性入境免签政策正式生效,中韩多家旅行社正积极抓住这一“商机”。
展望未来,2026年中国将担任APEC东道主,中韩专家普遍期待两国能继续引领APEC合作迈向新篇章,携手推动亚太区域共同繁荣。
稿件综编自:中新社《引领全球增长亚太携手育新机》《APEC时间将启中韩经贸合作有望开拓新空间》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