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陈文丽)近期,湖北、云南、贵州、浙江、安徽、湖南等省份相继启动新一轮消费券发放行动,通过精准覆盖民生消费场景,为年底消费旺季注入暖意。这是继9月多地发放消费券后,新一轮覆盖范围更广、周期更长的促消费举措,释放出地方政府稳增长、促消费的明确信号。
与以往侧重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不同,本轮消费券更聚焦居民日常生活场景。以湖南为例,10月至12月开展的“乐享湖南·湘当有惠”活动发放1亿元消费券,重点覆盖餐饮(65%)、加油(12.5%)、家政服务(12.5%)、美容美发(10%)四大领域,精准匹配民生需求。河南省则推出零售、餐饮、暖气缴费、体育、出行、电影等多元化消费券,部分券种发放周期长达半年,形成长效刺激机制。
财政资金的高效使用是关键。各地摒弃“大水漫灌”模式,通过精准投放形成全国联动效应。湖南消费券直接惠及中小微商户,增强市场主体信心;河南“通用券”设计减少使用限制,提升消费便捷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消费券对消费的拉动乘数效应达3.9倍,每1元财政补贴可带动3.9元实际消费,直接推动全年社零总额增长1.3个百分点。
作为撬动内需的重要工具,消费券正形成“消费券-消费-增长-收入-再消费”的良性循环。通过降低消费成本刺激需求,带动经济增长,进而提升居民收入,为经济注入持续动力。例如,湖南餐饮消费券发放期间,相关商户客流量平均增长25%,部分家政企业订单量提升40%。
为放大政策效应,各地需多维度优化:一是与商家促销、平台优惠形成叠加效应,如“满减+折扣”组合;二是推广“通用券”替代行业限制券,扩大适用范围;三是加强监管,严打套现、虚假交易等行为,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浙江通过“线上发券+线下核销”模式,使消费券核销率提升至92%,有效提升政策落地效果。
长期来看,促消费需标本兼治。需完善制度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同时维护消费、生产与流通的循环体系,构建以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数据显示,居民收入每增长1%,可带动消费支出增加0.8%,形成可持续的消费升级动力。
 猜你喜欢
                猜你喜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