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蓝牙技术创新的前沿市场,中国在蓝牙技术应用推广与产品生态构建方面已形成独特优势。这种发展态势促使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IG)近日宣布成立首个「中国兴趣小组」,旨在通过专属机制更高效响应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与发展机遇。
首次小组会议吸引了华为、小米、OPPO、vivo等头部厂商,以及高通、英飞凌等国际芯片企业,共计20余家产业链代表参与。这种跨领域协作模式,反映出中国在全球蓝牙技术生态中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
根据蓝牙技术联盟2025年5月发布的报告,全球蓝牙设备出货量预计将从2025年的54亿台增长至2029年的77亿台,五年复合增长率达9%。其中低功耗蓝牙(BLE)设备表现尤为突出,年增长率达22%,预计到2028年单模BLE设备出货量将与传统双模设备持平。

中国蓝牙耳机市场近年呈现戏剧性发展轨迹。IDC数据显示,2022年市场出货量骤降18%,2023年即实现7.5%反弹,2024年增速更达19%。今年上半年在基数较高情况下仍保持7.5%增长,开放式耳机成为最大增长引擎。
在品类演变方面,2023年市场结构为真无线、颈戴、头戴及其他品类,2024年已调整为真无线、开放式、颈戴、头戴四大类。其中开放式耳机凭借耳挂式、耳夹式和骨传导式三种形态快速崛起,耳夹式产品因华为FreeClip等标杆机型推动,今年上半年市场规模首次超越耳挂式。

这种快速迭代的市场特征,迫使蓝牙技术标准必须保持高频率更新。蓝牙技术联盟成立中国专项小组的深层原因,正是为了应对国内市场从大品类到细分领域的剧烈变化需求。
在智能眼镜领域,Rokid Glasses等新品通过低功耗蓝牙技术实现「无感交互」体验。这项专为小型设备设计的蓝牙技术,功耗仅为传统方案的1/10,配合AI芯片使vivo Watch GT 2手表实现33天超长续航。
BLE Mesh技术的突破更带来设备联动革命。智能眼镜可同时连接手机、智能家居等多终端,实现语音指令、手势识别等交互的瞬时响应。这种技术演进在华为FreeClip系列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其「C形桥」设计、L2HC音频编码和第三代音频芯片,将蓝牙耳机从音频设备升级为智能交互终端。

蓝牙核心规范6.0/6.1版本的连续升级,特别是信道探测技术的突破,使OPPO与比亚迪合作的无感车钥匙方案实现10米内厘米级定位精度。这些技术进步背后,是中国厂商对测距精度、通信效率等指标提出的严苛要求。
华为FreeClip 2耳机同时支持星闪技术,其精确查找功能与计划年底推出的星闪音频体验,标志着国产自研技术开始实质性替代。鸿蒙6系统将星闪与蓝牙入口合并的操作,更凸显两大技术体系的融合趋势。
作为由华为等80家单位发起的国际标准,星闪2.0版本在传输时延(蓝牙的1/30)、连接数量(提升10倍)、功耗(降低60%)等核心指标上全面领先。目前搭载星闪的设备已突破1亿台,Mesh方案即将商用。

在私有协议领域,OPPO的MeshTalk技术实现3公里无网通信,vivo、小米等厂商也推出类似功能。这些创新倒逼蓝牙技术建立更敏捷的需求响应机制,同时需要构建更开放的准入体系以维持市场竞争力。
当前无线通信技术正呈现蓝牙与国产标准双轨并行的竞争格局。蓝牙技术若想在中国市场保持优势,既需要建立快速的需求反馈通道,也需要通过技术普惠策略扩大生态影响力,这场由华为星闪引发的技术变革,正在重塑全球无线通信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