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和教师的夫妻组合,能讲出怎样的新故事?当专业医生与资深教育者携手创业,他们不仅打破了职业壁垒,更在医疗器械领域书写了年营收超3亿元的商业传奇。
作者|卓玛
编辑|刘钦文
在ICU病房的寂静中,全身麻醉的患者沉睡如谜。手术刀的精准操作背后,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同样关键——胸前的电极片、蜿蜒的呼吸回路、指尖的血氧探头……这些看似微小的耗材,正是海圣医疗深耕二十余年的核心领域。作为麻醉与监护类耗材的隐形冠军,其产品正守护着无数手术台上的生命安全。
11月7日,浙江海圣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873794.NQ)即将登陆北交所,拟募资3.7亿元用于三大项目:麻醉监护急救系列医疗器械升级扩产、研发检测中心建设及营销服务基地布局。这场IPO背后,是一家医生与教师夫妻档创立的企业,如何用专业与坚持,在医疗器械赛道跑出加速度。

图源:公司《招股书》
成立于2000年的海圣医疗,已从一家区域性企业成长为全国麻醉、监护类医疗器械的综合提供商。其产品覆盖麻醉科、ICU、急诊科等临床场景,形成三大核心产品线:

图源:公司《招股书》
目前,海圣医疗的销售网络已渗透全国:
业绩方面,公司近三年营收稳定在3亿元左右:2022年2.68亿元、2023年3.06亿元、2024年3.0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011.04万元、7803.67万元和7091.75万元。今年前三季度预计营收2.48亿元,同比增长19.89%;净利润5878.2万元,同比增长26.7%。
海圣医疗的渠道策略以经销为主、直销为辅。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经销模式收入占比分别达90.43%、89.57%、85.06%和83.16%。其经销商网络呈现两大特点:
针对经销商变动,海圣医疗解释称,业务扩张期新增合作与淘汰低效渠道属行业常态。例如,部分小经销商因市场开拓节奏不同,并非每年采购,符合医疗器械行业特性。
然而,庞大的经销商队伍也推高了销售费用:2022年至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为9.48%、9.91%和10.76%,高于行业平均的6.67%、7.17%和6.98%。费用主要流向职工薪酬,2024年销售人员人均薪酬19.71万元,人均创收303.73万元。公司称,销售人员数量与客户规模匹配,业绩波动源于新员工培养周期。

图源:《回复函》
海圣医疗的实控人为黄海生、吴晓晔夫妇。黄海生1985年至2000年担任医生,2000年创立海圣医疗并任董事长;吴晓晔曾为教师、药剂师,2006年加入公司。截至2025年上半年,二人直接及间接控制公司54.92%股份。
家族色彩浓厚是海圣医疗的另一标签。今年10月,黄海生与侄女黄燕、妹妹黄彩丽、姐夫王增华签署一致行动协议,五人合计持股73.67%。其中:
此外,黄海生之子黄玮任董事兼副总经理,但未直接持股。经济学家王赤珅指出,家族企业初期决策高效,但需警惕治理不规范风险,IPO后需调整战略以适应资本市场要求。

图源:公司《招股书》
黄氏家族的商业触角远不止医疗:
从手术室到资本市场,海圣医疗的IPO仅是新征程的起点。面对行业洗牌与市场预期,这家医生与教师创立的企业,能否凭借品牌与资源优势持续领跑?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