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图|AI生成
1982年上映的科幻电影《银翼杀手》中,洛杉矶雨夜穿梭的Spinner警用飞行汽车,让低空飞行成为公众对未来交通的经典想象。四十年后,这一场景正加速照进现实:深圳蛇口至珠海九洲港的eVTOL航线,将2.5小时车程压缩至20分钟空中飞行;重庆巫山县无人机运输脆李,7分钟完成原本近2小时的陆路运输。

eVTOL完成跨海跨城飞行 图源:峰飞航空
从文旅观光到应急救援,从工业巡检到城市治理,低空经济已成为全球瞩目的万亿级赛道。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政策、资本与产业的共振,正推动这一新兴领域进入爆发前夜。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国家战略,两年间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作为核心载体,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与无人机领域迎来关键进展:小鹏汇天亚洲最大飞行汽车工厂下线首台“陆地航母”;高域飞行汽车中东首秀并宣布2026年量产;峰飞航空完成全球首次2吨级eVTOL海上风电平台飞行,解锁新能源应用场景。

无人机正在运输脆李 图源:巫山发布
尽管前景广阔,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安全性能方面,eVTOL需应对海洋、高原、沙漠等极端环境的复合考验:温湿度骤变、强紫外线辐射、电磁干扰等问题,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机身的耐候性提出严苛要求。基础设施层面,低空经济“三分在天,七分在地”的特性凸显——飞行器起降产生的下洗流易卷起砂石,对漆膜、人员及设备构成安全隐患,成为制约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瓶颈。
面对系统性工程难题,涂料行业正以技术创新提供破局方案。立邦自2019年布局低空领域,历时五年研发推出专项涂装解决方案,通过三大技术突破重构飞行器防护体系:

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器 图源:广州黄埔发布
基础设施缺口成为制约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的另一掣肘。广州、深圳、温州等城市加速布局,其中广州计划到2027年投资超100亿元,建设1个跑道型通用机场、5个枢纽型垂直起降场及100个常态化起降点。
立邦于2023年启动低空基础设施涂装研发,针对下洗流冲击、户外侵蚀等痛点,推出eVTOL专用无缝抗裂高强一体化地面系统:

第八届进博会立邦展台的广汽高域GOVY AirCab
2025年6月,立邦与广州达成“城市合伙人”合作,推动低空基建标准化试点落地。该模式不仅助力政府统一规范管理,更为行业树立全场景防护标杆。随着2025-2030年适航取证关键窗口期的到来,涂料技术的价值挖掘将加速推动低空经济向规范化、规模化迈进。
从机身防护到基础设施,低空经济的每一步突破都离不开跨领域协同创新。当涂料科技与航空工程深度融合,一个安全、高效、可持续的空中交通网络正从蓝图走向现实。
本内容由作者授权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虎嗅立场。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touga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800058.html?f=wyxw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