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金市场持续火热,而近期港股市场迎来了一位特殊的“黑黄金”玩家——鲟龙科技。这家手握全球35.4%鱼子酱市场份额的企业,正全力冲刺港股“鱼子酱第一股”,试图在全球资本市场上书写中国高端食材的新篇章。
二十年前,中国鱼子酱市场还完全依赖进口。一罐贴着“俄罗斯”“伊朗”标签的鱼子酱,动辄售价上万元,成为西方奢侈品圈的专属珍馐。然而,如今鲟龙科技的“卡露伽”鱼子酱,已经成功登上奥斯卡晚宴、G20峰会,成为汉莎、国泰等四大航司头等舱的标配,出口覆盖46个国家和地区,彻底打破了西方对高端鱼子酱市场的百年垄断。
这场逆袭的起点,源于一位水产科研人员的“破釜沉舟”。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深耕多年的王斌,看不惯中国高端食材被进口垄断的现状,毅然辞职下海,将全部积蓄投入千岛湖的鲟鱼养殖,创办了鲟龙科技。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创业初期,千岛湖遭遇60年不遇的高温,水温飙升导致5万尾鲟鱼死了一半,企业濒临绝境。
面对困境,王斌没有放弃。他通过加深网箱、抽底层冷水、使用液氮降温等一系列措施,硬是将鲟鱼存活率从不足30%提升到了97%。此后多年,他带领团队攻克人工繁育难题,培育出中国首个鲟鱼良种“鲟龙1号”,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鲟龙科技已经从千岛湖起步的小企业,成长为全球市占率远超第二名5倍的行业龙头。其用二十年坚守完成了从“绝境求生”到“掌握全球定价权”的蜕变,成为全球鱼子酱市场的中国制造代表。
鲟龙科技的成功,离不开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技术方面,企业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鲟鱼资源库,拥有从育种、育苗、养殖、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条体系。其参与制定的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更是让企业在全球鱼子酱市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市场方面,鲟龙科技采取了B端与C端并重的策略。B端绑定航司、米其林餐厅等高端客户,稳住奢侈定位;C端则推出即食罐头、鱼子酱薯片等亲民产品,吸引Z世代消费者。同时,企业还将鱼子酱与粤菜、川菜等中国传统菜系结合,推出鱼子酱烤鸭等创新菜品,让西方珍馐融入中国饮食文化。
截至2024年,鲟龙科技的产品已经卖到46个国家,海外收入占比高达80%。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鱼子酱生产国,2024年产量占全球52%,预计2029年将涨至64.7%。而鲟龙科技,正是这场“中国高端农业从进口依赖到全球主导”变革中的核心推动者。
鲟龙科技能在全球鱼子酱市场脱颖而出,核心在于其“从鱼苗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闭环。这一策略不仅解决了行业内的诸多痛点,还为企业构建了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在育种端,鲟龙科技拥有自主培育的“鲟龙1号”良种,从源头保证了产品品质。在养殖端,企业采用生态网箱+AI智慧系统,实时监测水温、水质,实现投喂全自动化,既节省了人力成本,又能精准控制养殖环境。在加工端,企业更是做到了15分钟内完成取卵、腌制、包装的全流程,最大限度锁住鲜度。同时,每批产品都能追溯到具体养殖批次,确保了口感的稳定性。
作为行业龙头,鲟龙科技还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编制,将自己的技术优势转化为行业门槛。此外,企业还通过了欧盟IFS、英国BRC等全球食品行业的顶级认证,相当于拿到了国际高端市场的“免审通行证”。
鲟龙科技的资本市场之路可谓坎坷。从2011年到2022年,企业三次冲击A股均告失败,期间还经历了新三板挂牌又匆匆摘牌的插曲。然而,这些挫折并未打倒企业,反而促使其转向港股市场。
A股市场对农业企业的要求近乎苛刻,尤其是对盈利稳定性、财务透明度的要求。而农业企业天生具有周期长、资产难核查、现金流波动大等特点,很难达到A股的上市标准。相比之下,港股市场对农业科技企业的包容度更高,哪怕企业没有盈利也能上市,更看重技术壁垒和行业地位。这与鲟龙科技的产业特性高度契合。
此外,港股市场的资金池和投资者结构也与鲟龙科技的业务完全对味。企业80%的收入来自海外,国际投资者更懂鱼子酱行业,能客观看待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同时,港股市场对“中国高端消费”标的向来买账,愿意为稀缺龙头付溢价。这比A股纯农业股15-20倍的低估值更具吸引力。
尽管鲟龙科技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生物资产风险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鲟鱼养殖周期长达7-15年,资金占用量大,且特别怕极端天气和疫病。一旦任一养殖基地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冲击企业的业绩。
供应链依赖症也是企业的隐忧之一。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企业从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占比超60%,最大供应商的依赖度虽有所下降,但仍偏高。这些供应商大多提供专用饵料、养殖设备等关键物资,一旦断供、提价或出现质量问题,企业的生产将立即停摆。
市场端的风险同样突出。企业80%以上的收入来自海外,其中美洲市场就占了30%。一旦海外市场出现政策变动、贸易摩擦或汇率大幅波动,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业绩稳定性。此外,随着鱼子酱市场需求的增长,国内外对手都在加码布局,竞争日益激烈。
然而,挑战与机遇并存。对于即将登陆港股的鲟龙科技而言,上市只是新的起点。如何应对生物资产波动风险、拓展国内消费市场、维持全球竞争优势,将是其长期面临的考验。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家企业已经打破了西方对高端鱼子酱市场的垄断,让“中国制造”在奢侈食品赛道占据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