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车圈营销乱象:大字吹牛小字免责,消费者信任何在?

时间:2025-11-11 04:15:15 来源:第一财经资讯 作者:第一财经资讯

“遥遥领先,反复洗脑;大字吸睛,小字免责;饥饿营销,订单注水;不抢就没,周榜内卷。”北京现代副总经理周斌用“4组词、32个字”精准点破了当下汽车行业的营销乱象。当浮夸造势成为常态,车企的遮羞布正被层层揭开。

北京现代副总经理周斌

跨界营销打破行业生态,预制菜式造势成风

随着互联网公司跨界造车,原本朴素的车企营销生态被彻底打破。某传统车企营销总监向第一财经记者坦言:“现在活动现场的图片是彩排好的,氛围组是提前安排的,连订单数据都能动手脚。”这种“预制菜”式营销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通过制造虚假繁荣促使消费者下单。

独立汽车观察人士李意欣指出,互联网企业将消费电子领域的营销手段直接移植到汽车行业存在致命缺陷:“手机等个人电子产品对真实场景依赖度低,但汽车作为社会协同性极高的产品,任何营销创新都必须以生命安全为前提。”这种认知错位导致安全事故频发,消费者信任被逐步蚕食。

小字游戏:法律边缘的文字陷阱

“全系标配2200MPa超强钢(材质项目名称)”“0-100km/h加速2.98s(不含起步时间)”“全球最快(基于5000mm以上七座混动车型)”……当记者翻阅各大车企宣传海报时发现,“大字吹牛、小字免责”已成为行业潜规则。某款宣称“三电终身质保”的车型,小字注明仅限首任非运营车主;另一款“低温续航达成率第一”的车型,实际测试温度为5℃-15℃。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韩骁表示,这种营销方式涉嫌违反《广告法》中“准确、清楚、明白”的披露要求。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若经营者故意隐瞒关键限制条件导致消费者误判,可能构成欺诈行为。某新能源车型宣传“全球最长续航”,实则测试条件严苛至极,这种选择性披露已触及法律红线。

数据泡沫:从周榜内卷到订单注水

“年初至今乘用车小订突破5000万辆,80%在72小时内完成。”前小鹏汽车副总裁李鹏程的讽刺直指行业痛点。某广告公司员工透露,策划“小订过万”已成为常规操作:“既能营造爆款假象,又能哄领导开心。”更荒诞的是,某车企将“大定”退款规则从行业惯例的“定金不退”改为“可全额退”,导致数据可信度彻底崩塌。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销量周榜引发多达12家车企效仿,但蔚来、小鹏等企业高管公开反对。中汽协常务副会长付炳锋直言:“发布周榜后,是不是还要出日榜?”这种数据游戏不仅误导消费者,更加剧了行业恶性竞争。目前市场监管总局正在讨论“虚假营销认定方法”,但具体处罚措施仍待明确。

浮夸营销何时休?行业呼唤本质回归

当“小车撞飞重卡”“5万级车型拍卖7800万”“准冬测(10℃环境测试)”等荒诞剧情轮番上演时,汽车营销已彻底背离技术本质。某广告公司客户经理露西透露:“只要市场细分足够细,任何车型都能成为‘细分市场第一’。”这种造词运动背后,是车企对“第一”头衔的病态追逐。

李意欣强调,互联网经验需要结合汽车行业特性进行修正:“真正的创新是在尊重传统价值基础上的进步。”正如周斌所言:“汽车是每天使用的交通工具,所有承诺都会在日常使用中被验证,真相根本藏不住。”当营销泡沫破灭后,唯有回归产品本质的企业才能赢得长期信任。

在这场营销狂欢中,消费者成为最大受害者。某车主无奈表示:“现在看车企宣传,得自带放大镜和法律条文。”当法律规制与行业自律双重缺失时,重建信任的唯一途径,或许就是让营销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