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台积电三大高管齐聚上海,欲与阿里合作背后:市场转向还是战略调整?

时间:2025-11-11 04:06:22 来源:数字财经智库 作者:数字财经智库

无论全球形势如何变化,“中国芯”的崛起都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近日,台积电的一举一动再次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就在外界盛传美国或将放松对台积电、三星等芯片巨头在华业务限制之际,台积电总裁魏哲家便火速携两位副总裁飞赴上海,出席“台积电技术论坛”。据知情人士透露,他还将拜访阿里等芯片企业,寻求合作机会。这一系列动作,不禁让人疑问:曾经高傲的台积电,为何突然放下姿态?



01、紧抱美国大腿,市值惨遭腰斩

此前,为遏制中国芯片技术发展,美国向台积电、三星等抛出500亿美元建厂“橄榄枝”。台积电喜出望外,立刻与华为切割,还自掏腰包投入120亿美元,在美国凤凰城兴建5nm芯片工厂。然而,原本以为能分得一杯羹的台积电,却不料掉进了美国设下的陷阱。

工厂开建后,美国承诺的高额补贴变成了“附带条件”:不仅要共享利润,还必须上交核心生产数据。更雪上加霜的是,美方以建厂为名,大规模挖走台积电工程师。据多家媒体报道,仅去年底就有300多名技术骨干携家人赴美,预计后续还将输出1000多名员工。岛内网友一针见血地嘲讽:“台积电被掏空,快成美积电了。”



一步错,步步难回。去年突如其来的“电子寒潮”,让全球终端出货量暴跌,台积电原本上千亿的供应链订单瞬间蒸发,砍单比例接近五成。再叠加失去占营收15%的中国市场,财务压力陡增。大量光刻机被迫闲置封存,高雄新厂计划也就此搁浅,近千名员工相继被裁,企业元气大伤。

财报同样不容乐观。据财报显示,台积电市值从年初的7500亿美元跌至3300亿美元,几乎腰斩;今年第一季度利润环比下滑30%,创下近年最大降幅。正如外媒评论所言:台积电把自己一步步逼进了死胡同。

02、中国市场或成 “救命稻草”

被美国“坑惨”后的台积电,终于不得不猛踩刹车。公司紧急放缓在美建厂进度,转而寻求多元化布局,希望借此挽回日渐动摇的行业霸主地位。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突飞猛进,芯片需求量迎来爆发。

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芯片年需求量已达到1000亿至2000亿颗,市场规模巨大。业内人士分析,魏哲家此时急赴中国寻求合作,正是瞄准了这块庞大的“金矿”。







可以说,庞大的中国市场正成为全球企业的新机遇。一路跌跌撞撞的台积电,也将目光重新投向中国,希望借此翻盘。美禁令尚未解除,魏哲家便急着来华促成合作,意图重启建厂计划。对此,《华盛顿时报》等外媒怒批:“台积电终究不是自己人。”

但台积电的算盘恐怕要落空了。随着中国芯片设计与制造工艺的不断突破,我国正加速摆脱“进口依赖”。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芯片进口量减少970亿颗,预计今年降幅将更大。业内专家直言,台积电或正被中国市场“加速边缘化”。

03、打铁还需自身硬

面对台积电这场“突然的回头示好”,国内通信专家项立刚及多位经济学家纷纷发声提醒:别被表象迷惑,这或许是一场有预谋的布局。

要知道,台积电在华主要承接28nm制程芯片业务,而这一领域我国早已具备稳定的量产能力。若其此时重返内地建厂,反而可能利用我国低人力与能源成本优势,反向冲击本土中低端芯片产业。有网友直言:“想来可以,但得把7nm以上的技术一并带过来!”



归根结底,真正的安全感从来不是依赖他人,而是掌握核心技术。正如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所言,企业将拿出每年营收的20%投入自主研发,用“背水一战”的决心,走出属于中国的芯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