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庞无忌
未来十年,中国将有超过300万家民营企业面临代际传承的重大考验,涉及资产规模高达数十万亿元。毕马威中国主席邹俊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专访时指出,这场中国民营经济史上最大规模的“接班潮”,正成为决定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二代接班潮”开启民营经济新阶段
中国民营企业正迎来首次大规模、集中性的二代接班浪潮,众多家族企业已进入代际传承的关键窗口期。据统计,仅A股上市民营企业中,已有超过200家完成或启动权力交接,标志着中国民营经济从“创一代”主导迈向“创二代”引领的新发展阶段。
邹俊表示,毕马威中国观察到,为确保企业家精神的延续,多数企业采用“家族成员+职业经理人”协同治理模式:核心创始人提供战略指导,职业经理人团队负责日常运营。部分企业通过事业部制改革与股权激励,将职业经理人深度融入运营体系,实现管理专业化与家族控制力的平衡。例如,某家电巨头通过设立独立事业部,赋予二代接班人数字化业务主导权,同时保留创始人对供应链板块的最终决策权。
与“创一代”相比,新一代接班人普遍具备海外教育背景与国际化视野。数据显示,超60%的二代接班人拥有海外留学经历,其中30%曾在国际集团担任管理职务。他们不再满足于守成,而是主动推动数字化转型、品牌年轻化与全球布局。某服装企业二代接班后,通过引入AI设计系统,将新品开发周期缩短40%,并成功打入东南亚市场。
邹俊指出,中国非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比已提升至50%左右,其海外并购聚焦TMT(科技、媒体和通信)、先进制造与医疗科技三大领域。某医疗设备企业二代接班人通过收购德国精密制造企业,将父辈的制造优势转化为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话语权,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跨越。

传承挑战:制度建设成关键
然而,传承之路并非坦途。全球家族企业研究数据显示,仅30%能延续至第二代,传至第三代者不足12%。邹俊坦言,中国民营企业同样面临改革遇阻、创业失败等案例。某食品企业二代接班后强行推行西方管理模式,引发员工大规模离职,最终导致业绩下滑30%。这表明,制度化治理、文化融合与权责界定仍是核心挑战。
为应对挑战,越来越多民营企业通过设立家族办公室、构建股权金字塔与公益慈善平台,实现投资管理、企业传承与社会责任的系统性整合。某地产企业通过家族信托架构,将企业控制权与经营权分离,既保障二代接班人的决策权,又通过职业经理人团队确保运营稳定性。
邹俊强调,缺乏系统性治理制度是当前中国家族企业的主要短板。国际经验提供重要启示:某欧洲百年企业通过“双层股权结构”设计,既保持家族控制权,又引入独立董事提升治理水平;某日本企业通过制定《家族宪章》,明确三代成员的权责边界,实现百年传承。这些案例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治理框架。
中国家族企业正从“人治”转向“法治”,构建包含家族宪章、董事会独立性、动态股权激励与家族办公室的治理体系。某化工企业通过设立家族委员会,定期评估接班人能力,并建立“能上能下”的退出机制,有效降低传承风险。同时,职业经理人担任高层管理岗位的比例已从2015年的12%提升至2025年的38%,显示企业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
“制度建设滞后、文化避讳传承规划、专业服务使用不足,正成为制约基业长青的核心瓶颈。”邹俊总结道,“企业需要构建全局性治理框架,方能在代际更迭中守护企业生命力。”

创新与出海:民企发展的“必答题”
除传承外,创新和全球化布局成为民企发展的两大核心课题。邹俊指出,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主动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从2015年的62%提升至2025年的78%;民企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研发总投入的76%,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AI大模型等前沿领域表现突出。某生物医药企业通过持续创新,成功研发出全球首款基因编辑疗法,市值突破千亿元。
从产业结构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加速成长。在数字经济领域,民营企业成为新增长极,深度布局数字金融、AI算力、工业互联网等关键领域。某云计算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数据库,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服务客户超50万家。
全球化布局方面,民营企业正从传统产品出口向系统性、高质量的全球布局转型。在区域布局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成为核心增长极,2025年民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占比达45%;在投资形态上,企业从单一产品输出转向全产业链协同出海,如某汽车企业在海外设立KD(全散件组装)工厂,实现制造、供应链与本地化服务的深度整合;投资领域则高度聚焦高技术产业,TMT、先进制造与运输、医疗与生命科学成为海外并购前三大方向。
邹俊强调,中国在关键科技领域的突破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坚实底气。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的全球领先,使企业赢得国际市场认可。某新能源车企通过自主研发的电池技术,成功打入欧洲市场,2025年海外销量占比达35%。可以说,中国民营企业正以技术为引擎、以产业链为骨架、以新兴市场为支点,开启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
面对这场史无前例的“接班潮”,中国民营企业正通过制度创新、技术突破与全球布局,书写属于自己的传承篇章。正如邹俊所言:“这不仅是企业的代际交接,更是中国民营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