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中国民企“接班潮”来袭:300万家企业如何跨越传承与全球化挑战?

时间:2025-11-18 04:23:22 来源:国是直通车 作者:国是直通车



文/庞无忌

未来十年,中国将有超过300万家民营企业面临代际传承的关键考验,涉及资产规模高达数十万亿元。毕马威中国主席邹俊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专访时强调,这场中国民营经济史上最大规模的“接班潮”,正成为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命题。

二代接班潮:从“创一代”到“创二代”的转型

中国民营企业正迎来首次大规模、集中性的二代接班潮,众多家族企业已进入代际传承的关键窗口期。毕马威中国观察到,包括制造业、科技、消费等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已相继完成或启动权力交接,标志着民营经济从“创一代”主导转向“创二代”引领的新阶段。

为确保企业家精神的延续,多数企业采用“家族成员+职业经理人”的协同治理模式:核心创始人退居幕后提供战略指导,职业经理人团队深度参与日常运营。部分企业通过事业部制改革与股权激励,实现管理专业化与家族控制力的平衡。例如,某家电巨头通过设立独立的事业部,赋予职业经理人团队高度自主权,同时保留家族在董事会层面的决策权。

与“创一代”相比,二代接班人普遍具备海外教育背景与国际化视野,部分拥有国际集团工作经验。他们不再满足于守成,而是主动推动数字化转型、品牌年轻化与全球布局。例如,某服装企业二代接班后,通过引入AI设计系统、布局跨境电商,将传统品牌转型为全球快时尚品牌,营收三年增长超200%。

邹俊指出,中国非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比已提升至50%左右,海外并购聚焦TMT(科技、媒体和通信)、先进制造与医疗科技领域。这印证了二代接班人正将父辈的制造优势转化为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话语权,如某新能源企业通过收购欧洲电池技术公司,快速切入全球高端市场。



传承挑战:制度、文化与权责的三角困境

全球家族企业传承数据显示,仅30%能延续至第二代,传至第三代者不足12%。邹俊表示,中国民营企业同样面临改革遇阻、创业失败等案例,核心挑战集中在制度化治理、文化融合与权责界定三方面。例如,某食品企业因二代与职业经理人团队战略分歧,导致管理层动荡,市场份额下滑超15%。

为应对挑战,越来越多民营企业通过设立家族办公室、构建股权金字塔与公益慈善平台,实现投资管理、企业传承与社会责任的系统性整合。某地产企业通过家族信托持有核心资产,既保障家族控制权,又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运营,实现“基业长青”目标。

邹俊强调,缺乏系统性治理制度是当前中国家族企业的主要短板。国际经验提供重要启示:例如,通过双层股权架构保护控制权,以制度化标准维系品牌传承。某欧洲家族企业通过制定《家族宪章》,明确后代需完成特定管理培训方可参与决策,确保家族精神转化为可复制的运营标准。

中国家族企业正从“人治”转向“法治”,构建包含家族宪章、董事会独立性、动态股权激励与家族办公室的治理框架。某科技企业通过设立独立董事会,引入外部专家参与决策,同时实施“金手铐”股权激励计划,将核心团队利益与企业长期发展绑定,降低代际传承风险。

“制度建设滞后、文化避讳传承规划、专业服务使用不足,正成为制约企业基业长青的核心瓶颈。”邹俊总结道,“企业需以全局视角构建治理体系,方能在代际更迭中守护生命力。”



创新与出海:民企发展的“必答题”

除传承外,创新与全球化是民企绕不开的关键课题。邹俊观察到,民营企业已从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企占比显著提升;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总投入的绝大部分,在人工智能、量子通信、AI大模型等前沿领域表现突出。

从产业结构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加速成长,民营企业在低碳技术与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例如,在数字经济领域,民企成为新增长极,深度布局数字金融、AI算力、工业互联网等关键领域,某云计算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存储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服务全球超50个国家。

全球化布局方面,民营企业正从产品出口转向系统性、高质量的全球布局。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成为核心增长极,企业从单一产品输出转向全产业链协同出海。例如,某汽车企业在东南亚设立KD(全散件组装)工厂,实现制造、供应链与本地化服务的深度整合,年产能突破30万辆。

投资领域高度聚焦高技术产业,TMT、先进制造与运输、医疗与生命科学成为海外并购前三大方向。某生物医药企业通过收购美国基因编辑技术公司,快速切入全球精准医疗市场,估值三年增长超10倍。

邹俊强调,中国在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的突破,为民企全球化提供了坚实底气。例如,某新能源车企凭借全球领先的电池技术,成功打入欧洲高端市场,2024年海外销量占比超40%。可以说,中国民营企业正以技术为引擎、产业链为骨架、新兴市场为支点,开启全球化发展新阶段。

“这场传承与转型的双重考验,既是中国民营经济的成人礼,也是全球商业版图重构的缩影。”邹俊总结道,“唯有以制度为基、创新为翼、全球为场,方能在变革中实现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