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伊利连续两年亮相COP30:引领中国乳业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时间:2025-11-18 04:22:12 来源:新零售财经 作者:新零售财经



2025年,全球气候治理的焦点汇聚于巴西贝伦——这座被称为“地球之肺”的亚马孙雨林门户城市。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上,一家中国乳业巨头再次成为焦点。

作为连续多年跻身全球乳业五强的亚洲最大乳企,伊利集团已连续第二年受邀出席联合国气候大会。伊利集团副总裁徐克强调,面对气候变化,企业不能仅作旁观者,而应成为积极行动者。伊利通过开发碳中和产品、实施全链路双足迹管理,正在践行这一承诺。



在伊利的可持续发展版图中,金典品牌始终扮演着开路先锋的角色。如果说去年金典在COP29发布新品,向行业证明全程减碳牛奶的可行性;那么今年,金典则以成熟的绿色有机减碳产品矩阵,向世界展示中国乳业在气候治理领域的系统性成果与“有机、减碳”的实践范本。

01 乳业为何必须参与COP30?

2025年,气候治理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与产业体系。食品与农业体系横跨土地、水、能源与运输四大关键链路,对全球碳排放产生深远影响。我们每日的饮食选择,正在真实改变地球的未来。

乳业作为这一体系的核心链条,其气候命题不仅关乎社会责任,更直接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全球资本估值逻辑正从增长速度转向组织韧性——企业能否在不确定性中稳定经营?其资源配置是否可持续?

可持续能力,已成为企业应对未来风险的核心竞争力。

乳业链条覆盖土地、水源、能源、养殖、加工、冷链运输至消费者,链条越长,风险点越多,越考验韧性。因此,关键问题在于:谁能提供真正可执行的可持续方案?

这正是伊利连续两年受邀出席联合国气候大会的意义——中国乳业头部力量已跻身全球“可持续行动解决方案提供者”行列。

当许多企业仍停留在讨论可持续、发布理念性ESG报告阶段时,伊利已系统落地行动:发布全球食品行业首个《ESG价值核算报告》,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推动上下游伙伴共同减碳与创新,形成高标准、高韧性的可持续产业生态。

伊利集团副总裁徐克



要让这套体系被公众感知与验证,必须有具体品牌载体。金典,正是伊利将“可持续”理念转化为产品实践与消费价值的关键代表。

02 金典的可持续路径:从“有机”到系统化

可持续的难点不在于认同,而在于落地。金典作为伊利可持续体系的先锋,首先将“有机”打造成可感知、可信任、可长期坚持的消费选择。只有先成为“一杯优质的有机纯牛奶”,可持续才有规模化基础。

对此,金典从“标准、产地、奶牛和营养”四个层面构建了闭环且可验证的有机全链价值体系。

这一体系始于高规格标准。金典遵循六国有机体系,将有机视为严苛门槛,决定哪些可进入链路,哪些必须被排除。

高标准首先体现在天然有机产地。金典牧场选址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大草原,这些草场拥有天然生态循环和自我修复能力,纯净草源本身即是碳汇系统,为有机品质奠定生态底色。

优质草场孕育优质奶源。金典坚持高标准饲养管理,奶牛以有机牧草为食、自由放牧,远离化肥和农药环境,确保原奶天然纯净。通过科学饲养与严格管理,金典在奶源环节实现了营养、安全与可持续的平衡。

随后,天然营养通过膜过滤、低温处理等工艺被完整保留,转化为有机乳品。金典采用GAP一级认证牧场,生牛乳标准高于欧盟,再通过三重美味工艺带来纯净顺滑的质感。对于消费者而言,只有品质稳定、口感适宜,有机才能成为可持续的生活选择。

这勾勒出金典“有机、减碳、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品质是底层逻辑,可持续是内生结果。

但将“有机”做到行业天花板只是第一步。真正决定可持续能否走得更远的,是第二个问题:如何让这种选择被更广泛、持续地坚持。

这正是金典正在做的——将“天然有机”升级为可持续的系统性样本。

03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样本

去年,金典在COP29发布有机减碳纯牛奶,向行业证明全程减碳牛奶的可行性。今年COP30,金典带来的是一个层次分明、逻辑完整、具备商业可扩展性的绿色有机减碳产品矩阵。

一方面,标杆产品定义行业天花板。“金典呼伦贝尔有机纯牛奶”和“金典娟姗有机纯牛奶”两款碳中和产品,代表了“零碳”的理想形态。

另一方面,以“金典减碳有机纯牛奶”和“金典低碳牧场纯牛奶”两款全链路减碳产品为中坚力量——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以更亲民的价格,让更多消费者参与有机生活、绿色减碳的商业闭环。



这一矩阵同时解决了减碳的高度和广度问题。上限更高,下限更稳,使可持续真正具备规模化可能性。

支撑这一矩阵的是金典构建的全链路减碳体系。除了上游源头端的天然生态减排,金典在中游和下游同样硬核。

在中游生产端,金典建成中国乳业首家通过碳中和认证的“零碳工厂”。零碳工厂并非“排放为零”,而是通过重构能源结构、设备效率和生产流程,将碳排放降至最低,不可避免的排放则通过经审计的碳汇对冲——工厂从排放源变为减排发生地。

在更长链路上,金典系统化推动减碳,从牧草种植、牧场运行到加工、运输等环节,按照明确排放核算方式持续降低碳足迹。

面向消费者环节,金典率先在行业全面采用FSC可持续包材(可回收),让可持续从理念变为可触摸、可参与的行为。

从工厂到产品,从供应链到消费者参与,金典将有机理念延伸为一整套可执行的减碳流程,打造了中国乳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样本。



对于跨越土地、牧场、水源等多重资源环节的乳业企业而言,“碳”只是可持续体系中的一个维度。与之同等重要但易被忽视的是“水”资源。因此,伊利在COP30上提出覆盖原料、生产、运输到产品的“碳足迹+水足迹”双足迹管理体系,以更全面衡量并改善供应链可持续表现。

在这一双轮驱动蓝图中,金典是“碳足迹”的先锋,安慕希则补全了“水足迹”的关键版图。

安慕希通过建立并完善节水程序,获得行业内首个由必维认证的《水足迹认证证书》。其与中国国家海洋博物馆共同推出的限定环保包装,采用可回收PET瓶身、海洋环境友好型纸箱等材料,并首发油墨可去除高阻光标签、植物基可降解垫片等创新材料,斩获包括IDF乳品创新奖在内的8个荣誉奖项——这是一套从生产源头到消费者的系统解决方案。



从金典到安慕希,伊利提供了覆盖“碳”与“水”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为COP30提供了具有实践价值的中国乳业样本。

结语:让减碳成为日常选择

有了系统解决方案,气候治理才真正来到决胜点。

决定可持续能否持续的关键,从来不是理念,而是成本——不是金钱意义上的,而是行为成本。如果一件事需要额外付出、需要改变习惯,它就难以成为日常。

金典正在做的,是将“可持续”嵌入日常生活的最小单位:一杯牛奶。当消费者拿起金典时,无需改变习惯、无需学习额外知识,也无需为“环保”付出额外牺牲,选择本身即是参与。

换句话说,金典不是在呼吁公众“要去做点什么”,而是将更好的选择直接放在货架上,让可持续切实成为一种可以坚持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