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中国蔬菜产量大揭秘:山东、河南、广东谁才是“菜篮子”之王?

时间:2025-11-18 07:06:03 来源:BT财经 作者:BT财经



近日,一场关于“蔬菜自由”的中外网友对账活动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外国游客和博主带着好奇与镜头涌入中国,将菜市场和超市变成了打卡地。他们惊讶地发现,在中国,新鲜蔬菜的价格竟然如此亲民,与他们在国外的高价购买体验形成了鲜明对比。特别是日本和韩国的网友,纷纷表示在中国买菜简直是“奢侈”的享受,因为他们平时在超市里只能论颗购买蔬菜,甚至西瓜都要切成小块单独包装。那么,中国为何能实现“蔬菜自由”呢?这背后离不开多个蔬菜大省的默默贡献。



山东:蔬菜产量稳居全国首位

提及中国的蔬菜大省,山东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作为多年的“中国菜篮子”,山东的蔬菜产量长期稳居全国首位。2024年,山东的蔬菜产量高达9623万吨(另有数据显示总产量达1.18亿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10。这一数字背后,是山东雄厚的农业基础和完善的蔬菜产业链。山东是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突破万亿的省份,拥有“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兰陵、莘县等知名蔬菜基地。全省蔬菜播种面积约3263万亩,蔬菜品类齐全,生产约150种、2500多个品种的蔬菜。

寿光市作为“中国蔬菜之乡”,通过建立育种、繁育、推广全链条体系,搭建种业研发平台,自主研发蔬菜品种达178个,占全省一半。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提升至70%以上,成为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此外,寿光市智慧农业科技园的智能温室融合了120多项专利技术,实现数字化种植,物联网管理技术在新大棚中的应用率超80%。这些科技创新举措持续巩固了山东作为中国蔬菜第一大省的地位。

河南:紧追不舍的“中原菜篮子”

在山东之后,河南作为“中原菜篮子”,也在蔬菜产量上紧追不舍。2024年,河南的蔬菜产量达到了8069万吨,虽然略低于山东,但种植面积却更大。2023年,河南的蔬菜播种面积达到了2699.1万亩,居全国第一。然而,由于气候和设施条件的限制,河南的单产较低,总产量不及山东。此外,在出口和深加工方面,河南也与山东存在一定差距。山东蔬菜产值、出口额连续26年全国第一,规上加工企业超1.1万家,产业链完整度远超河南。例如,山东每年向韩国出口约30万吨泡菜,占韩国进口总量的90%以上,其中80%以上产自仁兆镇。2024年,仁兆镇泡菜出口产值突破1.5亿元人民币,出口量足以满足韩国市场需求。

广东:悄然崛起的蔬菜大省

在山东和河南争夺蔬菜第一大省的同时,广东的蔬菜产量也在悄然攀升。2023年,广东省的蔬菜播种面积为145.37万公顷,产量达到了4099.33万吨,比上年增长2.5%。蔬菜产业已成为广东省农业的重要支柱,产值约占广东农业产值的37%。广东省的蔬菜品种以叶菜类、茄果类为主,除供应省内市场外,还大量北运并销往港澳等地区。

然而,广东的蔬菜种植也面临着一些挑战。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占比极低,据统计,2020年规模化生产基地中设施蔬菜面积仅占5.5%,其余均为露天种植。这种结构导致生产极易受天气影响,例如“龙舟水”、台风和夏季高温等自然灾害会直接导致蔬菜减产和品质下降。此外,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也导致广东果蔬的滞销风险偏高。菜农在种植前缺乏市场调查和预测,跟风种植现象普遍,导致品种结构失衡。

尽管如此,广东的蔬菜产量仍在稳步增长。2024年,广东的蔬菜产量已经高达4245万吨。然而,广东也面临着来自海南、广西等邻近省份的激烈竞争。这些省份冬种菜规模扩大,部分品种成熟期更早,与广东形成竞争。因此,广东在蔬菜种植上还需突破瓶颈,进一步推广嫁接技术、集约化育苗等,提升瓜类、茄果类抗病能力及品质。

中国“菜篮子”工程:保障民生的重中之重



我国对“菜篮子”工程的重视程度极高,将其视为保障民生、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菜篮子”工程被明确为“市长负责制”的一把手工程,强调从“菜园子”到“菜摊子”的全链条管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并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将蔬菜产业作为高产值、高附加值的关键领域。国务院还发布通知,要求新阶段工作以“保障长期稳定供给”为目标,突出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安全”的转变。

在蔬菜的生产与供应保障方面,我国像重视粮食安全一样重视蔬菜安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蔬菜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例如,河北作为供京津蔬菜第一大省,正通过全域布局和精准政策,打造京津冀“菜篮子”核心供应地。2024年全国蔬菜产量已达8.61亿吨,形成了包括北运菜基地、早春菜基地等在内的多层次生产基地。

无数新鲜蔬菜通过发达的冷链物流网,源源不断地供应14亿多中国人的菜篮。这背后,是“民以食为天”的质朴情怀,更是“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清醒认知。我国对菜篮子的保障机制足以领先全球。以英国等发达国家为例,冬季英国95%的西红柿和90%的生菜需要进口;日韩蔬菜进口率也很高,尤其是一遇上台风或寒潮,价格瞬间飞涨。即便是农业规模化较高的美国,果蔬产出也无法保障国内消费,因其地广人稀,果蔬种植和运输距离过长,成本激增,导致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相对较高。

如今,在强产业链的带动下,对菜篮子的发展更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战略执行能力,这是欧美难以企及的。“菜篮子工程”的成功,并非简单的计划指令,而是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了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调控、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防止了资本垄断、市场失灵对民生的威胁。

一日三餐的菜篮子工程,关乎着数以亿计的普通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满载着民生关怀与智慧的“中国式菜篮子”,不仅盛满了物质的丰盈,更体现出中国民生保障的力量与温度。这或是那些外国友人看不到的本质所在。

该文为BT财经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复制、传播或改编该文章,如构成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 者 |梦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