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百保君返利承诺成空,算法保险平台兑付危机引关注

时间:2025-11-18 07:00:30 来源:21金融圈 作者:21金融圈


图片来源:摄图网

全文共2334字,阅读全文约需8分钟

以算法驱动保险服务创新的百保君平台,近期因返利承诺无法兑现陷入信任危机。这场由“权益产品+高额返利”模式引发的兑付风波,正将这家曾获多轮融资的保险科技公司推向风口浪尖。

本文首发于21金融圈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作者 | 林汉垚 崔济鹏

编辑 | 肖嘉

新媒体运营 | 张舒惠

返利承诺成空,数十起投诉暴露资金链危机

2025年6月,消费者王女士在百保君平台购买20份“住家护理权益”,支付8600元后获承诺:9月18日将发放100张面值100元的京东E卡。然而直至9月24日,王女士仍未收到任何返利,客服以“系统升级”“财务审核”等理由拖延。类似投诉在黑猫投诉平台已累积数十起,涉及金额从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所有投诉均处于“待分配商家”状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11月17日,百保君相关投诉已达43起。更令人震惊的是,该公司办公地址已人去楼空,法定代表人李雪峰被警方带走调查,涉案金额或超亿元。


“稳赚不赔”的陷阱:权益产品背后的资金盘逻辑

百保君的核心争议源于其“返利”模式设计。以“住家护理保障权益270版”为例,消费者支付270元即可获得三项权益:

  • 意外险保障(含航空、火车意外及猝死保险金)
  • 每周可申请的300元护理补贴
  • 分三期发放的300元京东卡(每期100元)

这意味着,消费者不仅能用270元获得价值300元的护理服务和保险保障,还能通过返利完全覆盖成本并净赚30元。这种“零成本获利”的宣传话术,吸引了大量用户购买权益产品。

然而,这种模式本质是“借新还旧”的资金盘。后期用户投入的资金被用于支付前期用户的返利,一旦新增用户不足,资金链立即断裂。百保公司9月突然搬离办公地址,正是这一风险爆发的明确信号。


从“算法保险”到“补贴换流量”:业务模式彻底跑偏

百保君曾以“健康服务垂直搜索引擎”自居,其理想业务模型包含三大环节:

  1. 用户引流:通过百度、小红书等平台投放权益产品,吸引健康需求用户
  2. 需求挖掘:用智能场景模拟和互动游戏激发潜在需求
  3. 需求交易:基于用户画像匹配保险顾问,通过竞价模型完成交易

但实际运营中,公司逐渐偏离“科技赋能保险”的初心。原本设计依靠保险销售分成的盈利模式未达预期,反而将业务重心转向“权益产品+返利”的资金盘模式。这种短视行为直接导致业务链断裂于引流环节——当返利承诺无法兑现时,用户迅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精英创业的陨落:科技外衣下的合规风险

百保君的创始团队堪称“黄金组合”:由众安科技孵化,核心成员兼具保险与科技背景。2021年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后,公司快速完成Pre-A轮融资,并入选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时任COO苏炜鑫曾宣称,要通过数据能力为中小险企赋能,打造“帮买、帮找、帮设计”的O2O服务模式。

然而,华丽包装难掩合规隐患。监管部门早已明确禁止保险机构“承诺返利”“虚假宣传”等行为,百保君的“权益产品+返利”模式明显触碰红线。众安科技在2025年5月紧急退出股权,或许正是预见到这种风险。



行业警示:保险科技需回归服务本质

百保君的崩塌为保险科技行业敲响警钟。当企业过度追求“获客规模”而忽视风险控制,当“科技赋能”沦为“补贴换流量”的遮羞布,最终受损的不仅是消费者权益,更是整个行业的信任基础。监管部门已对百保君立案调查,其结局或将为行业树立新的合规标杆——任何创新都不能突破法律底线,任何模式都不能脱离服务本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