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退休后能领多少养老金?一文读懂计算方法与规划策略

时间:2025-11-19 06:16:50 来源:简七理财 作者:简七理财

点击 “简七读财”,发送消息“理财”,小白轻松入门~


晚上好,我是简七编辑部的艾小白~

前阵子楼下新开的卤味店总排长队,朋友提醒我观察队伍里是否有许多老年人。她笑着说:“有钱有闲的老年人,最喜欢排队帮家里买东西。”这句话让我和朋友不禁开始畅想:等我们退休时,究竟能领多少养老金?

今天,我们就来拆解这个关乎每个人未来的问题。

01 养老金四大核心计算因素

养老金计算可归纳为四个关键变量: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参保地平均工资及退休年龄。简单来说,就是“缴了多久、缴了多少、在哪里退休、何时退休”。


1. 缴费年限: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当前政策要求养老保险累计缴满15年(2030年后逐步延长至20年),但缴满15年仅是“入场券”。例如,小王缴满15年后继续工作至退休,其养老金基础部分会更高。数据显示,缴费30年比15年者,基础养老金可能翻倍。

2. 缴费基数:单位与个人共同承担
在职人员每月按工资比例缴纳:个人承担8%,单位承担16%。以月薪1万元的小王为例,每月800元进入个人账户,单位另缴1600元至统筹基金(不计入个人账户)。

3. 参保地社平工资:一线城市优势明显
北上广深等城市社平工资高,退休金“底部”更高。例如,同样缴费30年,在上海退休的养老金可能比三四线城市高出30%-50%。

4. 退休年龄:晚退多领,计发月数更短
退休越晚,缴费年限通常更长,且计发月数减少(如60岁为139个月,55岁为170个月),导致每月领取金额更高。例如,延迟退休5年可能使养老金增加20%-40%。

养老金计算公式详解

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社会统筹基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余额)

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
[参保地上年社平工资 ×(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注:本人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基数÷社平工资(如社平6000元,缴费基数9000元则指数为1.5)。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
个人账户余额÷计发月数
*注:计发月数按退休年龄划分(50岁195个月,55岁170个月,60岁139个月)。

案例演示:
2025年,60岁的上海老李缴费30年,去年工资2万元/月,个人账户余额35万元。其养老金为:
基础养老金4868元 + 个人账户养老金2518元 = 7386元/月
若叠加企业年金,退休金将更高。

02 灵活就业人员养老金计算策略

灵活就业者与在职人员公式相同,但缴费方式不同:需全额自费,且可自主选择缴费档位(60%-300%社平工资)

缴费档位选择建议:
以上海社平工资12434元为例:
- 60%档(4800元):交30年,养老医疗合计成本80万元,60岁退休领4780元/月
- 100%档(8000元):交20年,养老医疗合计成本89万元,60岁退休领4586元/月


结论:
- 年轻群体(≤45岁):按最低档(60%)缴纳,拉长缴费年限更划算
- 大龄群体(≥45岁):建议按100%档缴纳,缩短资金积累时间

社保养老金 vs 商业养老年金

以30岁小王为例:
- 社保方案:每年交1.75万元,交30年,60岁起领约7386元/月(含上海案例数据)
- 商业年金方案:每年交1.75万元,交30年,60岁起领约3300元/月

对比结果:
社保养老金不仅起领金额更高,还能享受每年涨幅(如上海近年涨幅约5%),长期收益更优。

年轻人群的养老规划优势

退休金是人生三四十年的轨迹总和。对年轻人而言,时间是最强杠杆:25岁开始缴费与45岁开始,同等月缴金额下,最终积累可能相差2-3倍。这并非投入更多,而是复利效应的体现

你如何规划自己的养老?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p.s 这个11月,我们推出了价格更优惠的理财课程,新增主题月社群。扫码了解详情,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成长!

(下单成功后,别忘记扫码加「小七管家」~)

晚安!

猜你喜欢